酈若想起顧玉的話,道:“眾生平等,愛人愛己,砥礪前行,還有...”
她看著一眾教徒,道:“萬事不求神。”
此話一出,廟裡的教徒都沸騰了起來,前面的都能理解,唯有最後一句,怎麼會是萬事不求神。
她們信仰神女教,目的便是求神庇佑,為何神女會說不求神?
一個教徒問道:“不求神,求什麼?”
酈若緩緩吐出兩個字:“求己。”
眾人還是沒懂,交頭接耳,議論紛紛。
顧玉站了出來,道:“天下教徒甚眾,神女必然有庇護不到之處,而神女給爾等唯一的指引便是求己。
譬如溺水,神女賜下枯木來救爾等,爾等需自己攀爬上去,而非溺在水中祈禱。”
顧玉的解釋通俗易懂,那些教徒聽得認真。
傳教許久,天空完全放晴,所有人都腹中空空,仍覺意猶未盡。
顧玉對酈若遞了個眼神,酈若當即會意,道:“爾等先行回去,天地摧崩後,努力重建家園。一個月後來此地領取新的教義書籍,望諸位往後摒棄前塵,潛心修行,廣散福音,多行好事,積德積福。”
當最後一個教徒也一步三回頭地下山去了。
酈若像是一個亟待家長表揚的孩子,迫不及待對顧玉問道:“顧姐姐,我剛剛表現得可還好?”
顧玉笑著道:“很好。”
她帶著酈若走出神女廟,站在山上,瞭望遠處的河流。
天色大亮,登高望遠,天邊雲蒸霞蔚,太陽帶著普度眾生的光芒冉冉升起。
人間萬千風景盡收眼底。
連海堰斷裂了大半,肆虐的洪水裹挾著黃沙奔瀉而下,不斷衝入已經波濤洶湧的河道,那轟隆隆的聲音拍打在岸邊,又在峰迴路轉處被阻攔不前。
保河山被火藥炸燬,山體轟然倒塌後,及時彌補了連海堰的空缺,再次保下大禹朝的河山。
印證了太祖的那句話:
“保河山,保河山。”
酈若道:“顧世子大可不必炸燬保河山,連海堰一毀,洪水奔流而下,可以沖垮安親王的軍隊,戰事便就此結束了。”
顧玉道:“如你所說,洪水可以沖垮安親王的軍隊,亦可以沖垮萬千無辜的百姓。”
無論是朝廷的兵馬還是安親王的兵馬,從他們選擇拿起刀劍那一刻起,就揹負著自己的使命。
可是江南的百姓卻沒有選擇的餘地。
他們原本安居樂業,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不該成為這場皇權博弈的犧牲者。
她曾把自己的院落起名為慎獨院,就是為了警戒自己。
在通寧縣,她已經愚弄過一次城中百姓,讓他們放棄正常的生活,冒死走上城牆。
這一次,她要為那些無力選擇的百姓做出選擇。
“君子慎獨,不欺暗室。”
顧玉對酈若說道,更是在跟自己道。
喜歡玉謀不軌請大家收藏:()玉謀不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