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天,顧玉睜開眼時天已大亮,她從床上坐起來,發現身上的衣服沒有變,鞋子被人脫了,整整齊齊碼在床邊。
她迅速想起昨夜發生的事情,拿上三稜劍就往軍營跑去。
可等她到了軍營,裡面已經空了大半。
顧玉拉著軍營一個留下來的老兵,厲聲問道:“人呢?人都去哪兒了?”
老兵道:“昨天夜裡,平南將軍帶著通寧縣內七千兵馬出了城。”
顧玉沒忍住心裡的火,手握成拳,狠狠砸了一下牆壁。
大郡王帶了七萬兵力來通寧縣方向,她原本打算帶走一萬通寧縣的兵力出去阻擋。
而且在心裡有盤算,打不過就早點退,她很惜命,沒打算硬拼。
可沒想到君澤那個不要命的,竟然只帶走了七千。
以一當十,無異於螳臂當車。
想到這裡顧玉心裡又是一陣氣惱。
昨夜,她是懷著警惕去跟君澤喝的酒,可是她潛意識裡還是信任君澤,沒想到他居然會在碗裡下蒙汗藥。
她有一股衝動,想騎著馬追上去,問問他究竟為什麼。
為什麼三番兩次替她攔下危險。
但是她不能,君澤既然走了,就是給她爭取時間,她要守著通寧縣,直到敵軍兵臨城下。
然後,接收君澤或死、或活的訊息。
想到這裡,顧玉心裡彷彿裝了一塊石頭,沉甸甸的。
她沒忍住又用拳頭砸了一下牆壁。
這種事情脫離掌控的感覺,真是讓人...
難受。
一個人緩步走到顧玉面前。
顧玉抬起頭,看到君顯一身勁裝停在她面前,與君澤幾分像的臉上一派冷峻。
顧玉質問道:“世叔為何不攔住他,他手上有傷,您是知道的。”
君顯道:“我君家只有戰死的男兒,沒有躲在人後苟且偷生之徒。”
顧玉怒道:“躲在人後就是苟且偷生?你們君家人,難道就憑一腔熱血行事嗎?”
君顯有著一雙君家人如出一轍的桃花眼,卻沒有君澤那般風流之態。
他盯著顧玉,開口道:“君家家訓第一條,就是精忠報國,這是君家人的責任,也是君家人的使命。必要時,以馬革裹屍為最高榮耀。我父親如此,君澤的父親亦如此,我雖不著調,但若有必要,我也會如此。”
顧玉道:“那也不能只帶七千兵馬!我明明備了一萬兵馬,你為什麼不讓他都帶走。”
君顯道:“他為什麼只帶七千兵馬,別人不明白原因,你還不明白嗎?”
顧玉瞬間啞然。
通寧縣的兵馬一共就那麼一點兒,帶走的多了,留下的自然就少了。
顧玉是個很自私的人,她帶走的人多,生還的可能性就更大點。
但與此同時,若她不能憑藉一萬兵馬拖住叛軍的腳步,兵臨城下之日,通寧縣將毫無抵抗之力。
君澤只帶走七千兵馬,不是因為他自負到覺得自己帶走的人可以以一當十,而是他想在無能為力時,給通寧縣留下一線生機。
顧玉滿腔怒火不知道該撒向哪裡。
她擁有現代靈魂,哪怕穿越到大禹朝多年,哪怕她自己的父親顧鈞益也是捨身報國的楷模,她依然無法理解這種忠義。
尤其是在聖上對他百般猜忌的情況下。
君顯看到顧玉的神情就知道顧玉沒明白。
人人都說他荒唐得不像君家人,實際上最不像君家人的是他的侄子君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