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筵是京都的盛會,每年四月份,牡丹盛開的時節,長公主都會在京郊花莊組織一場筵席,專門請未婚的貴女貴子前往。
其目的不言而喻。
妹妹之前沒怎麼出過門,現在因為董長茂,婚事有些艱難。
一來她想在筵會上,讓妹妹看看能不能遇見心儀之人。
二來讓也妹妹見見世面,不要總悶在閨閣傷春悲秋。
她跟妹妹都是蘇姨娘所生,只是她記到了嫡母名下成了嫡子。妹妹的庶女身份,以及跟董長茂這畜生訂過婚一事,難免讓人看輕。
若妹妹能得長公主親自邀請,選夫婿時的選擇會更多些。
“這是小事。原該請顧小姐的,只是顧小姐深居簡出,本宮竟然給遺漏了。若真是能在牡丹筵上替顧小姐覓一段姻緣,豈不是一件美談。”
長公主聽到顧玉說顧小姐要取消婚約,雖不明白其中出了什麼事,但出於涵養不會揪著問。
牡丹筵邀請顧瓊對她來說是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聽到顧玉答應下來,心裡也高興。
條件談好了,就該說正事了。
顧玉沒有廢話,直入正題道:“若想幫朱秀才脫罪,需要做好三件事。
第一,讓朱秀才的賢名傳到京都,或者說傳到刑部人耳朵裡,才有法外容情的可能。清談會開辦,萬眾矚目,此事不難,只要在學子間散播輿論便可。
第二,讓刑部騎虎難下,待到清談會結束後,長公主可以出面,請國子監的大儒組織學子們聯名上書,為朱秀才求情。
第三,其實應該把朱秀才從通寧縣縣牢帶出來,在天下學子面前謝罪。現在距離清談會開辦還有不到十天,若走運河水路,說不定趕得及在清談會之際到達京都。”
“大善。”長公主忍不住拊掌。
怎麼這件事在顧玉這裡忽然就變簡單起來了。
她原先一直想的是怎麼買通刑部官員,怎麼對刑部施壓,這樣的確可以達到她想要的結果,可是難免落一個不敬刑律的名頭,傳到聖上那裡,只怕也要引得聖上對長公主府的不滿。
蘇仲甫也忍不住抬頭,他是從書山辭海中走出來的讀書人,學的都是仁義道德,思維難免固化,以輿論壓人的想法其實不難想到,只是他困在自己的思維圈套裡,難以跳出來。
還有清談會、招商...
蘇仲甫不禁感嘆,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這位顧世子不因循守舊,心裡有牽掛,胸中有道義,是社稷之福。
蘇仲甫站起身來,對顧玉深深一拜:“在下替朱秀才拜謝顧世子。”
顧玉也站了起來,道:“不必客氣,事不宜遲,蘇縣令儘快飛鴿傳書到江南,讓縣衙官吏把朱秀才押送進京。還要勞煩王爺協助卑下在學子間製造輿論,長公主去找國子監的大儒。”
“事不宜遲,在下這就去,長公主,王爺,在下先走了。”蘇仲甫道,說完便轉身離開了,步履穩健,背影挺拔如松。
長公主和逍遙王也站了起來,送他到門邊。
看著他的背影,長公主不由陷入紛亂的思緒當中。
多年過去,長公主自覺自己變了許多,那個天真爛漫,無憂無慮的皇室明珠,逐漸蛻變成面冷心硬,工於心計的長公主。
蘇仲甫倒是沒什麼變化,當年烈火烹油的探花郎因為《青梅曲》觸怒聖上,被貶到苦寒之地做縣官,人人大呼可惜。
可誰能想到,短短几年時間,他已經憑藉功績右遷到了江南,聽說頗受當地百姓愛戴,二十年來一直不願往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