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縣令眉目舒展,面容平和,一身文氣又不顯文弱,一看便知是極其溫潤之人。
《青梅曲》中,蘇探花美姿儀,果然名不虛傳。
顧玉對這個孤直的蘇縣令頗有好感,便認真地回之一禮:“晚輩見過蘇縣令。”
聽到逍遙王在旁邊發出一聲嗤笑,顧玉再次咬咬牙。
忍。
長公主笑著道:“蘇縣令,這位顧世子就是在皇兄跟前提出清談會之人,若不是她,那些學子進京之路不會如此順遂。”
蘇仲甫又是對顧玉拱手:“在下替那些學子多謝顧世子的慷慨相助。”
顧玉道:“不敢當。”
長公主道:“顧世子若無要事,不如我們進來聊聊。”
顧玉遲疑了一下,她與長公主向來沒什麼交際,現在邀她進去是做什麼?
還沒等她開口婉拒,背後的逍遙王忽然推了她一把,俯衝讓她一隻腳踏進門裡。
我絕對是上上輩子挖你家祖墳了,這輩子上天派我來贖罪。
顧玉咬咬牙,還是走了進去。
坐定後,只聽長公主道:“蘇縣令來是為了朱見春一事求見本宮。顧世子有大才,不妨說說對朱見春的看法。”
顧玉皺著眉頭道:“當不得公主誇獎。朱見春科舉舞弊,是江南學子暴亂的源頭。按照律法,就算不死,也難逃牢獄之災。”
聞言,蘇仲甫臉上難掩失落,道:
“朱秀才在通寧縣,為許多貧家子孫啟蒙,教化一方百姓,備受尊敬,他並非沒有進士之才,只是曾經摔傷過一條腿,成了跛足。
大禹朝律法規定,不可入仕,只能拿著秀才身份。況且...他是為了給他的母親治病才去捉刀的,孰料...”
“孰料所遇非人,反而害死了老母。”顧玉接上他的話茬道。
“蘇縣令久在官場,應當知道法不可違。事情鬧得這麼大,刑部不會因他作繭自縛而放他一馬。”
“蘇縣令還應當知道,大禹朝重刑律,就算是長公主也不好插手這件事。”
“長公主更應當知道,卑下還未入朝,人微言輕,也不好插手這件事。”
顧玉的話有些冷。
在她看來,在哪裡就要守哪裡的規矩,這是她上輩子在孤兒院裡學到的信念。
不聽話、不守規矩、不順從就會被處罰,穿越以來,她看到太多和以前生活環境的巨大差異,但是她都憑藉這條信念努力適應下來。
順勢者勝,逆勢者亡。
朱見春是真的走投無路了嗎?
不見得。
就像蘇縣令所說,他在通寧縣備受尊敬,若真是為錢所困,其實可以仗著自己的名聲找到很多來錢的方法。
幫縣衙修書、辦講堂、替人立碑寫傳等等。
就算是厚著臉皮挨家挨戶找鄉紳要,也不是不可。
士農工商,秀才雖然沒有官身,但是在普通百姓眼裡也是十分崇高。
可他偏偏要等到老母病入膏肓,才著急兩袖清風,還選擇了最笨的法子。
現在蘇縣令聖父心發作,想要讓長公主幫忙,而長公主覺得棘手,又要拉她入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