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天雷胡扯了一通,結果起到了反效果,姜巫醫等巫更加堅定了天神的存在,並且是無所不在,存在於萬事萬物中,一幹巫醫樹立起了一套全新的神學觀念,將蕭天雷講述的一些自然知識融入到其中,形成了一套全新的體系,融合了神學與科學,因為這套體系加入中許多科學的原理,解釋了許多自然現象,可以說是將自然法則與規律神化,一般人看來,簡直就是真理。
蕭天雷也沒想到事情會這樣,目瞪口呆,果然,幹什麼都離不了本行,神棍學了科學,也一股腦兒往神學的框裡裝啊!
不過,這種信仰對於凝聚山越人的人心的作用極大,蕭天雷也沒去反對,甚至,推波助瀾,照抄了前世的一些宗教的手段,姜巫醫等巫醫都是老神棍,舉一反三,於是,原本的巫醫搖身一變,變成了醫生與牧師、傳銷頭子等職業的集合體,巫醫的職責,除了治療,解除痛苦,開解心中的種種疑惑,給予心理上的鼓勵,偶爾給予生活上的一些幫助。不過,與一般宗教不同的是,巫醫不會吹噓什麼神愛世人,神是善的之類,巫神教的天神是無情的,維持著天地萬物的運轉,無論信奉不信奉天神,一切都在天神的掌控中。巫醫也不會去導人向善,不過,因為普遍身具武功,新一代的巫醫,也會使用一些暴力手段去解決一些問題。
如今,早先兄弟會購買到陵州的扶南人,幾乎全部是巫神教的信徒,甚至還有一些扶南人經過學習,成為了合格的巫醫。
扶南巫醫比起山越巫醫更加狂熱,回到自己的故鄉,立刻開始瘋狂傳教,充當翻譯或者為扶南人治病的時候,一有機會就給扶南人宣講,也不是咿呀咿呀地念經,或是各種玄扯,一般會講授一些貼近人們生活的自然現象,開啟那些人的認知,其中才夾雜一些巫神教的教義。
比起滿嘴玄乎佛法的高僧,能夠消除病痛的巫醫更讓親近,巫醫也不需要供奉,還會給予一些幫助,巫醫提倡的觀念與僧人的完全不同,如果是以前,扶南人多半嗤之以鼻,如今兄弟會當道,原本一個個地位崇高,據說佛法無邊的僧人,被打成死狗一般,一些人的信仰動搖。巫醫的出現,很快贏得了一些扶南人的歡迎和信奉,是以,巫神教的傳播迅速,這些扶南人投入兄弟會的懷抱,兄弟會逐漸在扶南控制區內,建立起一定的統治基礎。
同一時間,大夏拜火教造反帶來的混亂與動蕩,也終於形成了一個較為穩定的局面。
朝廷調集的一些軍隊聯合一些地方大族的私軍,依託一些城池關隘,抵禦了拜火教的進攻。拜火教佔據了數州之地,擴張太快,內部許多問題需要解決,短時間也沒法繼續擴張。
“我大夏還是有諸多忠臣義士,幾個反賊就能翻了天?”
大夏的政治中心,金碧輝煌的神都皇宮,永昌帝在神武殿中對著朝臣們大吼,發洩了他多日以來的不安與緊張,不管怎麼樣,遏制了拜火教的步伐,局勢企穩,他內心算是鬆了一口氣。
“全賴陛下英明,我大夏必然是洪福齊天!”一名老臣出列大贊,其餘朝臣齊聲高呼:“陛下英明,洪福齊天!”
永昌帝一聽這些歌功頌德的話,覺得厭煩,對於朝堂上的朝臣著實失望,危難見人心,這些平時一個個自詡為國鞠躬盡瘁的大臣,真正出了大事情,卻一個個裝聾作啞,拿不出一個主意來,要麼就是一些屁話,要麼出的主意也是餿主意。
其實,朝臣們不是沒主意,只是不敢說而已,所謂槍打出頭鳥,在這種大事情上,誰敢亂出主意?也怪永昌帝自己,喜歡搞平衡,特別是近幾年,幾個皇子明爭暗鬥,為了打壓一些皇子的勢力,永昌帝今天把這個冒頭的大臣流放,明天把那個出頭的革職,一些較為有才幹的、敢於直言的大臣,基本都被逐出了朝堂,剩下的都是一些內鬥內行,外鬥外行的人物。
不管如何不滿,永昌帝還是得靠這些大臣做事,不過,永昌帝下定決心,等到拜火教的事情過去,非得好好清理一番不可。
永昌帝與朝臣們商議如何處置拜火教的問題,雖然已經穩住局面,但是,失去數州之地,不可能不收回來,也必須設法剿滅拜火教。
打仗得靠武將,雖說大夏立朝以來,多年都在以文制武,打壓武將,但是依舊有不少武功高強的武將,好些將門世家依舊留存,這一點沒問題。
但是,領兵出征,需要錢糧,就是問題了,說來說去還是最初的錢糧的問題,如今剛剛才過了春耕時節,青黃不接,新一年的賦稅還要幾個月,加收賦稅也別想了,之前拜火教造反的一個原因,就是想要加收賦稅,為剿滅兄弟會湊集軍費,再加賦,其他州也反了,怎麼辦?
要說錢糧,朝中的大臣、皇親國戚哪個不是身家豐厚,糧食滿倉?只是想讓他們拿出錢來,比要了他們的命還難。
商量來商量去,還是沒個結果,永昌帝卻意識到一點,想要剿滅拜火教,恐怕先得解決朝中的一些問題,至於怎麼辦?永昌帝也沒主意,朝中的各個勢力形成平衡的局面,盤根錯節,他也不好動手。
下朝之後,永昌帝到了禦書房,翻看各地送來的一些情報,不經意間,看到玄武衛送來的陵州的一些情報。
提到陵州,永昌帝自然想到兄弟會,前陣子兄弟會鬧得歡,幾次大敗朝廷大軍,實在是給他打臉打得啪啪啪的。拜火教造反後,兄弟會也沒了動靜,老老實實窩在陵州做生意,也沒什麼動作。
說起做生意,永昌帝就想到了錢,最近他都在為錢發愁,他對於兄弟會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兄弟會撈錢的本事,朝廷抓去的俘虜都讓拿錢贖買,兄弟會這些人真是鑽進了錢眼裡。如今的陵州的生意做得紅火,陸上的生意、海上的生意、海外的生意……陵州連線四方,簡直就是一個聚寶盆,以前怎麼沒人發現?若是陵州在手,根本不用愁沒錢用,可惜,陵州在兄弟會手中,
難道是兄弟會又出了什麼動靜?永昌帝不禁擔憂,開啟密摺一看,看了幾行,永昌帝眼睛頓時一亮。
情報的內容並非是關於兄弟會,主要是陵州竹山書院,一些名士的言論,多有抨擊朝政之言,但是,不少論點都切中要害,永昌帝看了頻頻點頭,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
就說兄弟會,那些文士都是兄弟會沒前途,得對啊!歷朝歷代的王朝,中土王朝,哪一次對蠻夷的戰爭,不是以勝利告終?中土王朝對於周邊蠻夷有著無可比擬的先天優勢,不管是地理位置和人口數量、文士、武將等等,都決定了這一點。蠻夷建立的勢力,就算猖狂一時,必然被中土王朝所滅或者吞併,別說小小的山越人和兄弟會。
兄弟會幾次打敗朝廷大軍,都是取巧,並不是真能對抗朝廷,若不是北疆與拜火教牽扯,選一些得力的官員武將征討,說不定早就拿下了兄弟會!永昌帝心懷大暢,覺得兄弟會不足為慮,將兄弟會拋到一邊去,繼續往下看。
永昌帝越看面色越凝重,竹山書院的文士提出了大夏目前的種種弊端,可以說是病入膏肓,一個處理不好,大夏就可能萬劫不複,永昌帝第一次知道自己打造的盛世如此不堪,想要說這些文士放屁,但是,人家說得有理有據,忍著怒氣看下去,看完之後,長長出了一口氣,永昌帝不得不承認,這些人說得很對。
知道了問題,問題是怎麼解決問題,這些文士也提出瞭解決之道——想要挽救大夏目前的局面,除了變法之外,別無他法!永昌帝聞到了濃濃的法宗的味道。
再看了一遍密摺,永昌帝此時才明白過來,先帝為何執著變法,恐怕正是看到了種種隱患。不過,當年變法可是朝野一致反對,永昌帝還記得當時的情形,如果不是琅邪郡蕭氏做了替罪羊,先帝的皇位恐怕都保不住,只是,誰能想到,幾十年後,被流放的琅邪蕭氏,一支成了北涼的皇親國戚,掌握軍政大權,成了大夏的大敵;一支成了陵州反賊兄弟會的頭目,佔據一州之地,不服王化,此事該怎麼說?
永昌帝再三細看密信,琢磨著,想要解決大夏目前的問題,靠朝中的官員怕是不行了,可是,此時真要變法的話,會引起極大的動蕩,現在的大夏根本承受不住。不過,事情可以一步一步來,是不是請竹山書院的一些大賢入朝,幫著解決一些難題,匡扶社稷?(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您的支援,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手機使用者請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