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沒想到,這樣的事說來就來……”
“參謀長,您說剛才說什麼來了……唉!參謀長……您這是去哪兒?”
這位軍隊幹部正說話之際,郭青山突然騰得一下從座位上彈起來,接著二話不說便朝門口奔去,一邊開門一邊回應道:
“去哪兒?還不是去找他們談談,以後可別出什麼大亂子!”說著,郭青山便開啟門,可還沒等他邁步走出去時,就聽到整棟樓都響起一陣稀疏的雜音,可轉眼的功夫這些雜音便開始擴大,進而更是一聲聲不可思議的驚嘆,而就在這時,那位已經跑到窗邊的軍隊幹部,也回過頭,朝著郭青山興奮的叫著:
“參謀長,你快過來看下,他們竟然……”
沒等這位軍隊幹部把話說完,郭青山便三步並作兩步來到窗邊,透過敞開的窗子向樓下看去,這一看不要緊,郭青山的臉上瞬時驚呆在那裡……
“小盧,你昨天說的那幾種方法我回去仔細想了下,確實很有道理,鐵粉、特種液體還有塑膠,這三種平衡體配備在火箭筒內是最合適的!”經過一個通宵的討論,如今的盧嘉棟和趙如松差不多已經成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
其實在盧嘉棟的眼裡,這位脾氣古怪的趙教授其實就是個典型的技術宅,對於普通的人情世故既不太懂也不想去了解,他把所有的熱情全部投入到對技術的追求和探索當中去,而由此更加造就了他嚴謹刻板的一面。
尤其是對那些可能在技術問題上造成錯誤的人和事,說話更是直截了當,常常一句話就能把人噎得半死,不過他所做的這些卻沒有任何惡意,只是想讓他人時刻保持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求實的工作作風而已,在這一點上,盧嘉棟和趙如松的出發點並不沖突!
而在趙如松的眼裡,盧嘉棟這位年輕的總設計師也是實至名歸,在昨晚的討論中,雖然兩人偶爾會因為觀點的不一致而爭吵,甚至會拍桌子,可是越是這樣,趙如松越是覺得盧嘉棟不但技術的基本功很紮實而且涉獵甚廣。
常常能旁徵博引,將各種技術融會貫通後,融入到新的裝備當中去,而趙如松也常常因為盧嘉棟不經意間的一句話,讓他困擾多時的技術難題迎刃而解。不僅如此,盧嘉棟在技術方面嚴謹求實的態度也是趙如松十分欣賞的地方。
正因為如此,趙如松將盧嘉棟更是引為知己,上午剛剛睡醒趙如松便迫不及待想去找盧嘉棟繼續探討昨天沒有說完的話題,只不過是在自己學生胡慶華的強烈阻攔下,而趙如松也清楚盧嘉棟說不定還在休息,這樣貿貿然的打擾確實不太好。
可即便如此,依然沒有打消趙如松去找盧嘉棟心思,午飯剛過,他便帶著胡慶華來到盧嘉棟的宿舍,繼續昨天的話題,哪怕是在去研製專家組辦公樓,兩人的討論也沒有停歇:
“不過從這幾種材料上看,我覺得特種液體這種配重比較好,不但重量較輕,而且由於液體本身的獨特質地,可以向後噴出燃氣熱度減少,煙塵和噪音更會抑制到最低限度!”
如果要是旁人跟趙如松無休止的說著技術,估計早就退避三舍了,不過盧嘉棟卻對趙如松始終抱有極大的熱情,因為在他看來這種討論正是加快研製程序的一種獨特的方式,所以他對趙如松可謂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我覺得液體還是有著它無法克服的弊端,首先儲存就是一個極大的問題,如何保證不揮發,不失效就是一個很難解決的問題,所以我還是傾向於用塑膠做配重物……”
“老師,嘉棟,你們快看!”盧嘉棟和趙如松邊走邊商量著,不知不覺便來到辦公樓前,可就在這時,在他們身旁的胡慶華突然打斷盧嘉棟的話,用手指著辦公樓頗為詫異的說道,而盧嘉棟和趙如松順著胡慶華手指的方向看去,這才發現辦公樓的各層,各室的窗戶前無不擠滿了面色震驚的人們。
震驚,對!就是震驚!當第一個人發現盧嘉棟和趙如松肩並肩邊聊邊向辦公樓走來時,他的臉上便充滿了震驚,緊接著第二個,第三個……剛開始整座辦公樓內還有呼叫同伴的嘈雜聲,可沒過多久,當所有人都擠在窗邊後,這些嘈雜便成為一陣陣低沉的驚呼。
看著越行越近的盧嘉棟和趙如松,那彼此交流的神情和模樣,哪像是針尖對麥芒的冤家,分明是多年未見的好友一般,而從兩人不時露出的欣喜笑容,更可以看出這兩人的關系非常融洽,根本沒有鬧矛盾的樣子!
“老王,你不說盧總師這次得很難嘛,你看看,兩人跟老哥們兒一樣,這就是你說的難?”
“怎麼可能?難不成兩人以前認識?”聽了同事的話,老王的臉色很不好看,可不管他怎麼找臺階下,旁邊的年輕人是再不會買賬了。
不僅是老王,還有老張,老李,以及其他質疑盧嘉棟是否能度過這一關的人們,都被眼前的事實所驚呆了,他們的腦海中不約而同的浮現出一個問題,那就是盧嘉棟到底用什麼方法辦到的?
這樣的問題只存在少數的腦海裡,而更多的人看到這一幕在震驚之餘更是不由得鬆了口氣,進而由衷的佩服盧嘉棟的能力,而這些人心中的所思所想,用郭青山那句拍著大腿的興奮話語最能表達:
“嘿!就知道小盧能辦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