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三月初三,大玄帝國祭祖於問鼎山帝王谷太廟。
與往年不同的是,帝王谷內耗費無數人力物力興武帝神像歷時十三年終於落成,享受世人香火供奉。
興武皇帝在大玄百姓心中,猶如神仙一般,九十年前,興武皇帝幾乎是憑借一己之力解救了危在旦夕的帝國,天下百姓終於免除刀兵之災。
當年大玄帝國遭北狄、西方大漠部族聯盟、南荒諸國等七國聯軍圍攻,帝都被困,天子崩於問鼎山,朝廷被迫南遷玉陵,依仗鴻江天險苦苦支撐。僅一年,整個帝國除了龍川府,鴻江以北國土盡失,只餘半壁江山。
國難當頭,大玄東山王後裔姬鼎起兵東海之濱,聯合龍川府孤軍,苦戰三年,收複了三府一郡,歷經五年終於擊敗聯軍,收複帝都,大玄疆域盡複,北狄北退千裡,從此一蹶不振。姬鼎獲封東海郡王,領驃騎大將軍。
而後,帝崩,無嗣,群臣奉驃騎將軍東海王姬鼎為帝,號興武帝。
史籍記載,興武帝在位五十五年,兵甲之勝天下莫及,帝國威名遠播。帝雄才偉略,伏南疆、敗北狄、鎮東海,濟世康民,偉有成烈,卓乎不可及也,世人皆尊帝為神人。
大祭盛況空前,早在一個月,至元皇帝便下詔大赦天下,除主祭三日外,允許百姓入谷拜祭興武皇帝。各國也都派了使節前來觀禮,更有幾個小國國君親至,甚至死敵北狄也派來兩個王爺。
問鼎山雖然名為山,其實最高不過百丈,方圓數十裡而已,帝都城依山而建,經過千年的擴建修繕,早將問鼎山多半納入城內,不過帝王谷位於問鼎山北,卻是在城外了。
天色微明,玄武門前大街上人潮湧動,全都是趕往帝王谷觀禮的百姓。不但帝都萬人空巷,連附近州郡的百姓也都來瞧瞧熱鬧,一時間酒樓茶肆人滿為患。
玄武門內瓊林大街的青雲樓與東市摘星樓、西市的聚賢樓並稱帝都三大名樓。青雲樓共六層高二十餘丈,飛簷鬥拱,雄壯巍峨,樓內金碧輝煌極盡奢華,來往的非富即貴,衣香鬢影,冠蓋雲集,尤其上三層更是王公貴族之專美,據說頭上若沒有個子爵的帽子就算富可敵國也恕不接待。
青雲樓六樓雅室內玉蘭香炭燒的正紅,暖哄哄的空氣裡帶著淡淡的甜香,錦緞軟榻上坐著一位容貌清矍的老者,黑須及胸,白眉如銀,手裡把玩著一枚溫潤的玉玦。
對面而坐的是一位中年人,形貌瀟灑,不知為何卻眉峰緊皺,滿臉愁苦,端詳著手中那隻胎薄如紙的白瓷茶杯,杯中茶湯清亮,數枚碧綠的茶尖微微浮動,煞是好看。那中年人只是端著卻不飲,似乎有什麼心事。
還有一人坐著稍遠處的視窗前,約莫三十幾歲,生的濃眉大眼,滿臉虯髯,懶洋洋的靠在椅背上,不時向窗外望上一眼。
那老者伸出細長的手指,指了指樓外青山,微笑道:“二位貴客可知此山為何名為問鼎?”
那位一臉愁容的白袍中年人這才放下茶杯,答道:“魏先生,此山聲名顯赫,在下略知一二,相傳前朝大周開國時,周皇聚天下十州二十三府之金鑄九鼎安放於此,世人稱之為九鼎山。後來,大周國力日衰,某諸侯入京覲見時,祭九鼎,問司禮官鼎之輕重,有不臣之心,不久天下大亂,歷經二百年方定,九鼎不知所蹤,此山便被稱作問鼎山,算起來距今已一千八百年了。”
魏先生微微頷首,贊道:“翟先生博聞強識,老朽佩服,不過此山在我大玄立國之時,曾欲更名的。”
那翟先生微露訝異之色,哦了一聲,問道:“這個在下卻不知道,還請魏老先生指教。”
魏先生道:“不敢,此事不入正史,不過野史村言,權當一笑。六百年多年前,我大玄立國之初,有大臣諫曰:此山名問鼎,有不祥之兆,不如更名為定鼎山,以彰我大玄平定天下之德,佑護江山永固。太祖笑曰:周之失國,非失鼎之故,國之基在民不在鼎,民心在我,問鼎奈何?”
翟先生道:“太祖皇帝聖心仁厚,這番話字字珠璣。”說著望向窗外,似乎是自言自語道:“也不知如今那九鼎現在何處?”
魏先生彷彿沒聽見姓翟的中年人說的話,三根手指拈起那枚玉玦,說道:“老朽自號握玉,生平最愛美玉,這枚玉玦入手十餘年,是老朽心愛之物,請翟先生品評。”說著將那玉玦放在桌上,輕輕推到翟先生面前。
翟先生嘴角微翹,似乎帶著點笑意,這人即便是笑時,依然眉頭緊皺,印堂中皺出深深的一道溝。
“此玉清透溫潤,嫩如羊脂,乃是西域崑玉山所産之極品,光華流動於皮殼之上,堪稱玉中神品,價值萬金。”
翟先生說著小心的拿起玉玦,握在掌心摩挲了幾下,印堂皺紋更深了:“原來魏先生想考較在下,那在下就鬥膽說一說。”
“這枚玉玦雖器型高古,但玉骨之中卻隱隱有燥氣未消,土氣未淨,好像是新玉。”
翟先生說到這裡頓了頓,接著又道:“不過琢制此物的玉匠絕非一般,除了形制深得古玉之神髓外,不知用了什麼奇特的溫養之法,居然將皮殼做的也如古玉一般,可謂形神兼備,足可亂真。”
魏握玉豎起拇指贊道:“翟先生高明,當年老朽偶得一塊美玉,重金請帝都第一治玉名家羅老石雕琢成玉玦,終日把玩,片刻不曾離身,養了十六年,沒想到還是瞞不過翟先生的慧眼。”說著從案頭的紅泥小火爐上取下煮沸的碧色陶壺為翟先生續上一杯熱茶,道:“老朽這輩子第一愛玉,第二愛茶,這是産自南浮山的雲峰碧針,得來殊為不易,請翟先生品嘗。”
這時,一邊閑坐的那大漢突然叫道:“過來了,嘖嘖嘖,好大的排場!”
只聽樓外鼓樂大作,車馬之聲由遠而近不絕於耳,想必是祭祀的隊伍已抵達玄武門,那大漢手扶窗欄嘖嘖稱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