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靈玉用手指指陳志民,”有博士在這裡,想不知道都不行。”
“學習不如實踐,我跟你們去看看,也好長點知識。陳老師,您得陪我們一起去,有問題了,也好向老師請教。”林心語心存僥幸,爽快地答應。
陳志民還待推辭,鐘靈玉拉著陳志民的手,”今天下午,我的校友來了,你不去也得去!”
三人沿著山坡向上爬,遠遠地看,半山坡上鋪了一層紅紅的絨毯,給紅丘陵添上了靚麗的景觀;走到近處,一株株杜鵑,仿如一個個身披紅紗的亭亭少女,微風吹來,輕輕地扭動著柔嫩的腰肢,婆娑起舞。花裡散發出一股略帶甜味的清香,撲鼻而來,沁人心脾,讓人精神振奮,心曠神怡。許許多多的蜜蜂在花間飛來飛去,嚶嚶嗡嗡,煞是熱鬧,頻添起看花人興奮的心情。
林心語看到紅豔豔的杜鵑花,似天真無邪的童貞少女,疊步走著、跳著。走到花前,摘了一朵,放鼻前聞聞,又伸到陳志民的鼻前,”多美多香的花啊!”
“哎,陳老師,杜鵑啼血是不是用來形容杜鵑花的紅豔?”
“不是。既大相徑庭,又有必然的聯系。”
“你這樣解釋,不是自相矛盾嗎?你得給我解釋清楚。”
“杜鵑啼血,是一個典故。”
“就你知道得多,快說說!”鐘靈玉好奇心起。
陳志民摘一朵杜鵑花,送到鼻前聞聞,慢慢說起了杜鵑啼血的故事。
從前,四川有一個蜀國,國內有一個國王,叫望帝。望帝勤政愛民,鼓勵人民開荒拓地,種植莊稼,興修水利,灌溉土地。使蜀國民富國強,外敵不敢入侵。
他老了,把帝位傳給了一個治水和降妖有功的人,這便是叢帝。一開始,叢帝帶領人民興修水利,開墾田地,做了許多利國利民的好事。漸漸地,叢帝居功自傲,變得獨斷專行,聽不進大臣和百姓的意見,也不體恤民情。
望帝聽說後很著急,要去勸說叢帝。很多百姓聽說了老望帝要去勸說叢帝,自覺地跟了來,漸漸地變成了一支龐大的隊伍。
叢帝聽了大臣的彙報,認為望帝帶人來要推翻他,奪回帝權,就下令關閉城門。
望帝進不了城,但仍不心甘,就化做一隻杜鵑鳥,飛進城去,站在叢帝的禦花園的楠木上,高聲叫著:”民貴呀,民貴呀!”叢帝聽瞭望帝的勸告,心中很是愧疚,從此加倍體恤民情,成為了一個好皇帝,蜀國也變得更加富庶起來,號稱天府之國。
望帝為了箴告後世帝王體恤民情,千百年來不斷地叫著:”民貴呀,民貴呀!”嘴裡叫出了血。血灑在山坡盛開的杜鵑花上,把一朵朵杜鵑花染得緋紅緋紅。
“杜鵑啼血表示的是誠心誠意勸人修德行善,處處為人民著想的決心和恆心。這與表示杜鵑花豔不是大相徑庭,但杜鵑花是杜鵑鳥啼出的血染紅的,不是有著必然的聯系。”陳志民侃侃而談。
“陳老師,您還勸我回校學習,跟您賞一次花,竟能如此生動。如果在您身邊,將會受益終身。”林心語大著膽子,試探地說。
“你想受益終身,不難啊,他身邊正缺少個終身受益的人。”鐘靈玉有意地大聲說給陳志民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