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三人走了約三、四裡地,張語良就到家了。
“還有多遠?”鐘靈玉問。
“七、八裡吧。從公社中學到烏嶺,從烏嶺到我們獅嶺,如果在地圖上把這三點連線起來,就是一個規則的全等三角形。你走累了,就在張校長這裡等我。”
“我才不去他那裡。”
“為什麼?”
“他老婆去年死了,家裡四個小孩,最小的才兩歲。家裡又沒親人幫他照看小孩,他一回家,忙得要死,去他那裡,他覺得你是客人,就得騰出手來招待你。看著他那做不完的家務,你還好意思坐在那裡等待他來招待你?”
“那我們休息一下再走。”
“不了。你不要像在部隊急行軍那樣就行,慢慢地走,我正好欣賞一下沿途的景色。”
“我是怕走慢了,天黑後不好走。”
“你家沒有電筒?”
“電筒是有,天黑了,走起路來還是不太方便。”
“張校長也是怪可憐的,又當爹,又當媽。去年教育組晚上來檢查住校開餐,發現張校長沒有住校,張幹事說要通報批評,我當時剛來,不知道該怎麼替張校長求情,也幸虧那個女民辦心好,撒謊說他孩子感冒了,剛帶去看醫生。後來幾次檢查,都被女民辦撒謊騙過,張幹事口說通報,但沒有一次實行,我這才發現,其實張幹事也挺同情他的,那些話,是說給我們聽的。間接地要求我們堅持在校住宿開餐,以保證有充分的精力投入教學工作。”
“你何以見得是說給你們聽的?”
“不是嗎?如果張幹事不同情他,為何開會時隻字不提?我每次回到我爸那裡,張幹事碰到我,問起學校的情況,我就照女民辦那樣說。張幹事撞起好幾次他不住校,難道不清楚?還經常囑咐我,他家有困難,同在一個學校工作,能幫就多幫點。”
“他老婆這麼年輕就死了,得了什麼病?”陳志民問。
“我聽女民辦說,沒有得病,而是意外死的。張校長的爸爸在他兩歲時就死了,因此他沒有兄弟姐妹,他的媽媽也在他初中畢業那年因病去世,僅給他留下一間十多平方而且低矮的土磚屋。他生了四個男孩,連個鋪床的地方都沒有。他想修房,利用暑假的晚上,打好了磚坯燒成了紅磚。但沒錢買河沙,去年暑假,他就在月光下自己去挖牛角石,打碎,就跟河沙差不多。這天晚上,他老婆忙完了家務,要大兒子看著小兒子,也來幫忙。他挑一擔沙子回屋場,他老婆接著去挖,沒想到上面的土塌了下來。等他來到挖沙場,只見老婆被塌方的一大堆土壓著,急呼生産隊的人前來搶救。全生産隊的人都來了,打著火把,亮著電筒,翻開塌方的土,把他老婆刨出來,心髒已停止了跳動。”鐘靈玉一邊走,一邊敘述著她聽來的事情。
“你說他沒個親人,那麼小的孩子誰給他看:”陳志民同情地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