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寧江州防禦使大藥師奴,真想一頭栽到馬下,最好把腦袋撞進胸腔。
大姓,源自渤海王大祚榮。“大”為古通古斯語漢譯,意為酋長。
公元696年,靺鞨首領乞乞仲象追隨契丹人李盡忠叛周。李盡忠被剿滅後,武則天招撫其餘眾,封乞乞仲象為震國公。
公元698年,乞乞仲象之子在敦化縣敖東城建立政權,自創大氏,名大祚榮,稱震國王。
公元705年,一代女皇薨,中宗李顯複唐,大祚榮向唐稱臣。
公元713年,唐玄宗李隆基封大祚榮為左驍衛大將軍、渤海郡王,加授忽汗州都督。此後大祚榮以渤海國為號,為大唐附庸。冊封大祚榮事刻石“唐鴻臚井碑”,今存遼寧旅順都裡鎮。
渤海國強盛時期,統治靺鞨、高句麗、漢、契丹、奚、突厥、室韋等民族,有戶十餘萬,兵數萬,地方五千裡。
公元925年,耶律阿保機親徵渤海,次年佔領渤海全境。末代渤海王大諲撰降,渤海國亡。耶律阿保機改渤海國為東丹國,以長子耶律倍為東丹國王。
公元982年,遼國撤銷東丹國,改為東京道。
渤海滅亡後,遺民大批外逃或被強制遷移。部分亡入東北地區,成為女真人和胡裡改人諸類。部分遷至契丹內地和遼東地區,融入契丹。也有少量融入漢族,蒙古族,朝鮮族……
又百餘年後,上述一切均與大藥師奴無幹,除了這個曾經榮耀的姓氏。
大藥師奴全身心地投入了熱火朝天的大遼革命與建設事業。
藥師奴其實是一個典型的契丹人名,意即藥師佛的奴婢。與諸如菩薩奴、觀音奴類似,乃大遼國佛教盛行之故。
大遼是一個以契丹人為主體的多民族國家。當然,契丹是高貴的統治民族,除契丹外的其它各族,不享受計生優惠,也不享受豬肉補貼。所以大藥師奴很想成為真正的大遼人,呃,成為契丹人,以名為證。
大藥師奴出身於大頭兵,風裡來雨裡去,辛苦經營半生,居然得任邊州防禦使,也算是功成名就,足以光耀門庭。
防禦使始見於武周朝。防禦使掌管一州軍事,都防禦使掌管數州。升遷序列通常為防禦使,都防禦使,觀察使,節度使,級別和管轄範圍依次提高。
唐後期地方割據,槍杆子裡出政權,本為軍事序列的“使”們,實際上已經是本州或本方鎮的軍政長官。
遼因唐制,幹脆以防禦使為防禦州長官,主管本州民政,兼掌地方治安。上馬掌軍,下馬牧民,也算是一方諸侯了。
《遼史·地理志二·東京道》載,“寧江州,混同軍,觀察,清寧中置。初防禦,後升。兵事屬東北統軍司。”
女真崛起,東北邊陲吃緊,寧江州由防禦升了觀察。大藥師奴苦守邊關,飲風餐雪,自認沒有功勞也有苦勞,職與守同升,當是天理。
天理卻不常在,防禦使並未隨喜觀察使。大藥師奴心懷怨懟,腹誹天祚帝昏君不辨賢良,冷了忠臣熱血。
忠臣熱血不能冷!大藥師奴派出了心腹,攜帶大筆金銀,拉了一車東珠山參雄庫魯,趕赴上京聯絡感情。寧江州駐上京辦事處也加緊活動。銀子花出去了,事雖未諧,話還是有的——蕭相公治下,誰敢造次?
大藥師奴心喪若死。人倒黴,喝涼水也塞牙。世間伯樂不常有,常使英雄淚滿襟。
蕭相公謫知黃龍府,任東北路統軍使,正是大藥師奴的頂頭上司。
大藥師奴卻不敢拿了阿堵物去褻瀆蕭相公。
“臣在先朝,詔許日取帑錢十萬為私費,臣未嘗妄取一錢,肯借犀角乎!”
這是蕭相公在天祚帝階前的憤怒,唾沫星子噴了天祚帝一臉。此事大遼國上下皆知。當時有宮廷小人誣陷蕭相公借了犀角不還。
覲見蕭相公之後,大藥師奴認為,做事是立身之本,做成事是進身之階。從此大藥師奴兢兢業業,嘔心瀝血,勵精圖治,革命生産一把抓。
蕭相公乃忠純之臣,此先帝定論。大藥師奴苦盼,我的努力蕭相公看得到……
今天,蕭相公終於看到了!
大藥師奴身先士卒,沖鋒陷陣,雖然為敵所乘,甘願為國捐軀。待臣身後,望朝廷憫恤忠良,還微臣一個觀察吧!
蕭相公橫在半空。不對,蕭相公是豎著的。大藥師奴的眼睛卻是橫著的。怪不得蕭相公的臉有些變形,原來是角度不對。看問題的角度很重要。
大藥師奴眼睛橫著,是因為身體橫著。橫在博多的馬上,一把腰刀刺激得大藥師奴脖頸起沙。不過這不影響大藥師奴向蕭相公致敬,“相公!使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