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忽汗河兩岸,三箭之地,你我兄弟共之!”
阿骨打慷慨地給出了承諾,簡直是沒成本的嘛!
女真一族雖然漁獵為生,輔以農業,但只是下河摸魚而已,並無水路運輸的概念。即使阿骨打天縱奇才,其眼界也脫離不了當下的物質基礎。
胡裡改人的獨木舟,於艮是見過的。十餘米長的巨型獨木舟也有,以空心巨樹簡單加工而成。載上七八個人“船兒滿江魚滿艙”則可,要想運兵運糧運貨物,那還差得很遠。想來女真的獨木舟,也是獨木舟。
阿骨打的心術還算是正派吧,心眼卻是不少。條條大路向南開,阿布卡赫赫為何單單選了忽汗河呢——其中必有蹊蹺!
既然是有兄弟之誼,阿布卡赫赫的利是,阿骨打當然有份分享,雖然尚不知這利是在哪裡。嗯,先佔下位子比較妥當。現在阿布卡赫赫無論說什麼,阿骨打都是寧可信其有的……
“阿琿痛快!”於艮和阿骨打擊掌為誓。三通掌畢,協議就算是送達了皇天後土存檔。
“豆,混同江兩岸,三箭之地,一如忽汗河之例如何?”阿骨打這時才突然想起了什麼,決定做一點小小的補充。擊掌方落,手掌猶疼,對吧?
於艮先是若有若無地搖了搖頭,終於略帶無奈地舉起了手掌,“混同江一如忽汗河,三箭之內兄弟共有。土民任其擇主,兩軍不動刀兵。著為永例,兄弟既逝,子孫繼之!”
沃淩早就等得不耐煩了,先是撓手心,後來又摳手心,現在就變成了掐手心。翻譯起來也是漫不經心的,好在有急於表現的兀術作補充。
於艮基本上能夠聽懂女真語,知道兀術的翻譯大致靠譜。阿骨打略作琢磨,也覺得沒什麼不妥當,兄弟兩人的大手,再次高擎三擊掌。
阿骨打的第一句話,算是答應了於艮的要求。第二句,算是補充協議,也是擴大了協議範圍。而於艮那句話,只是操作細則和時間界限——那就是一萬年……
會盟至此,雙方終於達成了一個略有操作性的協議。
阿骨打還真是不吃虧啊!忽汗河大部,目前掌握在阿骨打手裡。讓給於艮用,甚至雙方共有,也算是付出代價了吧。
不過呢,忽汗河才有多長?混同江也就是松花江又有多長?忽汗河只是松花江的支流而已,還不是最大的,其長度、流量和流域面積均是不可同日而語。
而越裡吉地處混同江中游,整個五國部都在混同江的中下游討生活,至少是擁有半條混同江吧。越裡吉至阿勒楚喀這一小段,就算是雙方共有吧。而阿勒楚喀之西之南的混同江,卻在大遼的領土內。
呵呵,阿骨打拿了大遼的半條江,換了於艮的半條江,算盤打得精啊!
換言之,忽汗河流域,只佔女真領土的一小部分。而混同江中下游流域,卻是五國部的全部……
所以,於艮勉為其難地接受了協議,以全兄弟之誼。
實際上,於艮心裡早就樂開了花——哥要的就是混同江哦!
沿混同江,也就是松花江逆流而上,可直達其南源長白山。
而東北排名第三,全國也能排入前十的遼河,其支流與松花江支流最近處相距不過百公裡。最重要的是,遼河注入渤海灣,渤海灣何處去不得?
松花江沒有溝通遼河,實在是造物主留下的遺憾。
若是松遼溝通,則水路運輸可以起於渤海灣,止於北海和日本海,貫通整個東北境,直達任何重要區域。古代居民都是逐水而居的,重要城市當然也建在河邊。
如此一來,中央政府對東北三省的控制力將有質的提升,東北三省的歷史也將安全不同。最起碼,應該沒有我大清努啊爾哈赤什麼事了。
歷史上的我大清康熙朝,倒是實現過松遼聯運,由遼河運軍糧直上璦琿。璦琿也就是後世的黑河市,因璦琿條約而聞名於世。璦琿條約是清末各不平等條約中割佔我國領土最多的一個。
不過,康熙朝的松遼聯運,在兩河支流之間,尚有五十公裡陸運,並未開挖運河。正式提出松遼運河概念的是孫中山。孫中山在其“建國方略”中,把在遼河與松花江之間開鑿運河,作為全國實業計劃的一部分。當然,孫中山的事情,也就是說說而已。
新中國成立後,政府十分重視遼河航運,五十年代有《松遼運河開發可行性報告》。八十年代又有東北地區“北水南調”提議,也就是調松花江水濟遼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