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這怎麼使得,這怎麼使得。”孔秀才老淚縱橫連連感慨。
“聽聞先生有大才,所以特意請您來。”邱秋不會無緣無故的施捨,但是對孔秀才卻是很敬重的。
這個時代讀書人讀不出名堂是不行的,而沒錢趕考也就沒有機會。
孔秀才有功名沒資本,他飽讀詩書空有一腔學問。
最為關鍵一點是做人挺有骨氣。
而且,也愛衛生。
一個單身老漢還住在破廟外,想當然肯定是油身蠻爛,可孔秀才不這樣。
頭發一絲不亂、身上的衣裳洗得發白也沒有汙點,而有點破敗的地方就用針線細細縫了。
邱秋前去拜訪言談舉止讓覺得這是一個很有修養的讀書人,真正的讀書人。
而絕不是那種打著讀書的旗號幹些雞鳴狗盜男盜女娼的偽君子。
“老夫怕有負重託啊。”不僅包吃包住還有月銀零用,雖然邱秋說現在條件有限只給六百文,但是孔秀才已經相當滿足了。他在街頭擺攤一個月的收入有時候還不到五百文呢。
“先生不必有心理負擔。”邱秋覺得錢給得少有辱斯文,可是眼下她也在艱苦奮鬥創業時期:“我們姑嫂四人都沒上過學堂,就想跟著先生認幾個字,以後看看帳本也行。我們不考狀元不圖名利。”
“老夫一定傾囊相授。”做學問做學問,一輩子讀了書卻成了無用論。好在有這麼一位姑娘識貨將自己請進了家門。
說她是姑娘,穿著打扮都是姑娘的樣。
不過,那三個小姑娘卻叫她大嫂,這還真是讓人猜不透什麼原因。
自己是來教書育人的,不是來打探隱私的。
白天都要去王氏客棧做事,所有的學習時間就安排在了晚飯後。
“那老夫白天豈不是無事可做了?”這樣的差事擁有好待遇讓他感覺有愧。
“先生要是怕閑,也可以對外收幾個學生來教啊。”邱秋笑道:“反正這兒有書桌有課堂。”
“開館?”這是孔秀才一輩子的夙願。
“對,先生開館辦學堂。”邱秋點頭,真正有本事的人什麼困難都不怕,就怕理想抱負不能實現。
“不行,這是你的地方。”孔秀才先很興奮轉念一想搖頭否認:“而且,就我的名聲恐怕也招不來學生。“
“沒關系的,先生,是金子總會發光的。”何氏知道他是有真才實學的人 ;而自己也認可了他,那麼在整個府城抱著同樣想法的定然不少:“而且,先生,真正需要教授學問的人很多是如我們一般的貧民百姓,先生象徵性的收一點束脩就好了,當您桃李滿天下時也就實現了您的願望。”
用邱秋的話說這就是希望轉移。老子不行寄希望於兒子;先生不行寄希望於弟子。
“真的可以嗎”孔秀才眼前彷彿有無數的星星在閃爍,他似乎也被指明的方向。
“青出於藍勝於藍,先生,您行的。”邱秋這是給他點然希望。
酸甜苦辣鹹,人間五味世間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