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樓修文心中卻十分震動……他當初驚詫於青瑤對自己的信賴,思來想去也只能用樓家對王鎮撫使的案子馳以援手來解釋,可如今看來,那份信任的來源,全因為他是樓修文。
所謂“饑餐虜肉,談笑飲血”的壯志,在被青瑤道出後,樓修文就明白過來,青瑤對他的情感是身為同道的惺惺相惜。
……
顧子淵自此在江府中住了下來,成為江老太爺門下的三弟子。
訊息傳出,臨安城中亦是一動,有人甚至給新任的戶部主事顧湛投了拜帖,欲問其中究竟,而顧湛對外的回應都和此前拜訪江子安的說辭一般無二。
波瀾未歇,奉天殿中便傳來了關於此次秋闈考試詔令,並著主考官的人選和考試改革之法的頒布,使得幾個權貴世家反應頗為激烈,紛紛上奏請撤。
天子不為所動,靜看朝堂之上江、樓、謝三大家族與其博弈,最後下定決心將此令施行到底,並命太子蕭沐恆主持此次秋闈。
學堂之上萬千學子儒生紛紛奔走相告,十年寒窗苦讀終是迎來了一絲明媚的希望……學子們在拜了孔子像後,亦是朝著千裡之外的吉昌城拜了拜。
自此,王氏之女名動江南,一如前世國破之際所呈現出來的聲勢。
風雨甚囂,人們都不約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王氏之女青瑤,以及她父親所淪身的那樁撲朔迷離的案件……
便是奉天殿裡正在批閱奏章的明宗皇帝,也開始反思自己大概是疑錯了人,甚至拿出之前那份從刑部大獄中呈出的奏疏細細品讀,出言相問身邊的宦官汪文全:“王茂彥的案子,怎麼會查了那麼久?”
汪文全嚇得差些打失了手中的青花瓷杯,只戰戰兢兢地匍匐在地,不敢應聲。
雷雨交加之夜,刑部尚書、左右侍郎、四司郎中當即被傳詔入宮,所應所答卻是惹得龍顏大怒。第二日上早朝時,眾臣皆是心顫不敢有所請奏。
樓家家主樓伯典時任大理寺卿,德高望眾為人所敬,當下便嚮明宗皇帝諫言,把王鎮府史的案子由刑部移交給大理寺處理。
樞密使賈長易拒不同意,理由竟是樓家少主樓修文拜江子安為師,擔心大理寺查案失了公允。
江元灝冷笑回辯道:“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永昌侯府夫人賈氏還是賈大人的嫡親姐姐,王鎮撫使的繼母……若是要論關系親近,江樓兩家又怎麼可能比得過賈府呢?”
“賈大人為官‘公正不阿’,始終堅信王鎮府史未曾蒙冤,我等卻只管查案的結果,黑即是黑,白即是白。沒有實在的證據,卻直接扣上罪名,當真是虛妄至極,置法度於泥濘之中!刑部既無力徹查,案子交給大理寺又有何妨?且本案關系前方戰事,並不是一個簡單的斂取軍資之罪,照理也應移交大理寺處理的。”
樓伯典亦是回應:“大理寺是天子所設,樓家只盡臣子本分,從不將私義置於法度之前,賈大人請慎言。”
連處事一向中正,從不涉門閥世家傾軋之爭的謝家,此時竟也出聲相幫,直言此案牽扯甚廣,刑部已無權幹涉。
明宗皇帝瞥了一眼有些氣急敗壞的賈長易,終是聽從謝樓兩家的建議,把王鎮撫使的案子移交給大理寺處理,責令限日查明,若曾蒙冤,當還其清白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