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維多利亞政府眼裡,300萬極限動員的沙皇俄國,已經有一百萬陷入印度戰場,最多還有200萬灰色牲口。
然後,維多利亞政府又做出了一個錯誤的判斷,他們覺得沙皇俄國的灰色牲口戰鬥力最多頂得上1.5個奧斯曼帝國的大兵。
也就是說,只有200萬兵力的沙皇俄國實力不如極限動員500萬軍隊的奧斯曼帝國……
除此之外,奧斯曼帝國主動向協約國示好,甚至願意在必要時刻背後捅沙皇俄國一刀的承諾,也成為推動協約國向沙皇俄國宣戰的必要因素。
至於協約國轉身向英倫本土登陸的作戰計劃,則被維多利亞政府否決了。
主要原因就一個,維多利亞政府沒有信心能擊敗尤里那強大的召喚軍團。
消滅如今被索倫帝國打的丟城失地的張作霖不難,但尤里萬一再來四支和北洋軍閥一樣的召喚軍團呢?
甚至到現在,維多利亞政府都不確定尤里是否真人來到英倫本土釋放了召喚軍團!
維多利亞政府不排除尤里由隔著大洋全世界投放召喚軍團的能力。
到時候,協約國在英倫本土收復失地,歐洲大陸卻突然降臨強大無比的尤里召喚軍團,協約國體系分分鐘就得崩塌!
協約國的成員是不會為了首府英倫本土,拋棄自己本土不顧的。
單靠維多利亞政府直屬的英軍,是不可能與在英倫本土佔據絕對優勢的索倫帝國對抗的。
因此,維多利亞政府想要趁著索倫帝國侵吞英倫本土的間隙,徹底蕩平整個歐陸,然後以歐陸的工業底子,全力以赴的對抗尤里的索倫帝國。
到了那時候,協約國就只剩下索倫帝國一個敵人,無論怎麼做,也不用擔心背後捅刀子了。
畢竟如今的局勢,除了維多利亞政府外,歐洲還有一個沙皇俄國可以當老大。
奧斯曼帝國看似強大,但他們的宗教信仰和歐洲社會嚴重不匹配,永遠別想成為歐洲各國的帶頭大哥。
這也是維多利亞政府將矛頭對準沙皇俄國的原因之一。
索倫紀元17年年末,捋順了內部關係和兵力分配的協約國全體成員國,在維多利亞政府的帶領下,向沙皇俄國宣戰。
宣戰當天,早已陳兵邊境的百萬協約國聯軍,兵分6路攻入沙皇俄國控制下的波蘭地區,烏克蘭地區,克里木半島。
英國皇家海軍更是將沙皇俄國的黑海艦隊堵在家門口,絲毫不得出入。
與此同時,協約國聯合艦隊則在北海地區向瑞典和挪威艦隊發起進攻,試圖逼迫瑞典和挪威加入到協約國體系當中。
除了這百萬協約國聯軍外,後續還有超過50萬正在列裝漢陽造後膛槍的正規軍充當預備隊。
這麼大動作,沙皇俄國自然不會沒有提前準備,早在協約國陳兵邊境的時候,沙皇俄國就再一次進行軍隊擴編和動員,在邊境線同樣佈置了和協約國數量不相上下的俄軍。
同時國內還有近百萬正在訓練和駐紮的部隊。
喜歡被遊戲追殺的領主請大家收藏:()被遊戲追殺的領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