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英國政府發現了段祺瑞的北洋軍打仗時和己方完全不同的戰術運用。
北洋軍從未使用過密集的排隊槍斃戰術!
每一次衝鋒都是如同輕步兵一般散亂無章。
這一點英軍其實早就發現了,甚至還有腦子靈活的英國將領嘗試過。
只可惜,排隊槍斃時代的密集方陣和散兵戰術在軍隊建制方面完全不同。
排隊槍斃的密集方陣基本作戰單位是連隊一級,一個連隊一百多人組成一個方陣,只需要一個主官和幾個副官就可以指揮。
但如果把一百多人的連隊變成散兵線,戰線拉得可就長了。
沒交火的時候,連隊主官下達的命令還可以透過傳令兵和副官傳達,一旦交火,漫長的散兵線會瞬間讓連隊主官的指揮體系崩潰!
連隊主官下面的幾個副官也很難將分散的一百多人切實的進行指揮作戰,結果一個連隊交火後,很容易就陷入到各自為戰的地步,不被北洋軍毆打才怪……
反觀北洋軍,此時已經完善了連排班的軍官建制。
一個連隊一百多號人成散兵線進攻的時候,連長根本不需要挨個排去指揮,排長也不需要挨個班去指揮,只要下達作戰任務即可。
十幾個人的班則成為基本作戰單位。
十幾人哪怕分的比較散,班長也是可以指揮過來的,至少在戰場上喊一嗓子麾下士兵能聽得見!
換做連長,喊破喉嚨麾下的一百多號人也不可能全都聽得見……
這個時代是沒有無線電通訊的,所以散兵線戰術對沒有建立完善班排練指揮體系的英軍而言,根本用不了。
只可惜,這種嘗試只是單獨英軍將領的決策,在這個英軍將領犯下錯誤被擊敗後,就因為‘胡亂指揮’被撤職了。
因為散開的英軍戰鬥力還不如組成密集隊形的方陣英軍!
排隊槍斃戰術方陣下,好歹英軍上下能做到統一指揮,散兵戰術下,連指揮都亂套了。
這使得英國政府沒有第一時間重視到戰術改革方面,直到段祺瑞兵臨城下,英國政府終於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
該嘗試的都嘗試過了,無一例外變得失敗,所以只剩下了一條路可走,全員效仿北洋軍閥的方式,將整個英軍體系改一遍!
建立班排連指揮體系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一時半會也完成不了。
好在英軍有足夠多的炮灰,在段祺瑞進攻的道路上節節抵抗,讓英國政府率先對女王近衛軍完成了班排練的指揮體系建立。
與此同時,短期如坑殺大批英軍戰俘的行為,也讓英國士兵兔死狐悲,守衛在倫敦市區的英軍士兵已經對投降這條路變得絕望。
寫書不易,希望各位讀者大大能來起點支援正版閱讀,謝謝。
喜歡被遊戲追殺的領主請大家收藏:()被遊戲追殺的領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