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事實上,即便均衡,也無法讓所有人都滿足,當勞作者需要將創造的一半財富,分配給不勞作者就會產生強烈的不甘心理。qqne
於是,勞作者會越來越少,逐漸形成類似"英倫病"這種新型病症困擾著國家。
然後再次走向"勞作者多拿,不勞作不拿”的經濟調整,如此迴圈往復就是一個國家不斷經歷的過程。
之前北方就是這種狀況,十個人共同種地一起成產,男人和女人老人和稚童分到一個組,按照比例上交後十個人按照等額分配。
老人耕了會兒地腰疼,稚童除了會兒草手疼,女人撒了會兒種腿疼。
然後!!
尊老愛幼善待女性這一套就上來了,把男人們聽得一愣一愣的,傻了吧唧掄起鋤頭不辭辛苦沒日沒夜的幹。
老人坐在一旁揉腰,訴說歲月滄桑。
稚童抓著一隻蜻蜓,給予男人欣賞。
女人嗑著一把瓜子,閒談家長裡短。
收穫之際,男人看著均分下來的糧食,齊齊兩眼一懵逼。
幹得越多,吃得越多,可均分下來又如何能吃得飽?這似乎是個越付出投入越大且見不到收益的事情。
於是,勞作者不再辛苦勞作,所有人都期盼著其他人是模範,自己卻是怎麼也不肯做這個光榮的模範。
《芳華》解釋了所有的一切,但卻是不能說出口的事情,因為這個世界絕大多數都是虛偽且愚蠢又自私的人。
否則!!
43年前,也就不會出現5個人押著2000人的事情發生,悲哀的是連坑都是這2000個人自己挖好的,然後接二連三的往裡跳,最後的人負責填坑再上吊。
因為所有人都知道,最先反抗的人死定了,都希望犧牲別人成全自己,於是便走向集體毀滅的道路。
即便是香江和島國,看似目前生機盎然,收入不斷增長且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依然不會滿足大眾的需要。
發展一定到高度勢必階層固化,當向上的階梯斷裂再無法獲得存進,即便收入再高也會選擇"躺平”。
絕大多數人警惕強權,而真正可怕的永遠是民眾,如何在一條充滿自我毀滅的道路上。
拉著所有人走出深淵的領袖,是總帥以及曾生這類人最為艱苦的抉擇,企業和公司反倒沒有這種壓力。
從企業的角度看經濟:海底能有多深是一個國家的經濟總量,海平面的高度是民眾他的收入水平,一卷卷海浪掀起的高度則是企業觸及的高度。
企業是站在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總量,而國家也需要企業掀起海浪帶動經濟,又需要此起彼伏讓海面始終保持活力。
而企業亦或說財閥,則需要不斷在海面上掙扎求生存,以免被"經濟總量”吞沒至海底,成為拔高海平面的"屍體"。
在這樣龐大的現實面前,談及對錯就太小兒科都是在掙扎求存,任何形容都過於片面。
見曾生久久不言,林鋒留給他足夠的時間去領悟,有些實際情況必須自己想明白才算通透,旁人的直言刺耳反倒是"大逆不道"。
吃力不討好的事情,林鋒為北方做過一次,獲得了部分支援包括總帥的支援,卻也得罪了一大票的高層認為言論極度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