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會過半,此時此刻坐在教室的朱女士在想什麼?我媽說她相信我,這種信任源自何處?有多深?能維持多久?
我不知道,也許她自己也不知道。<p3帶了嗎?我想聽歌!”<p3裡面就只有一首歌,剩下的全是新概念英語。”
就聽這個好了,就聽這首就足夠了。<p3,一隻耳機掛在我的右耳,另一隻耳機掛在他的左耳。
《一生所愛》的前奏再次響起,我問他,“大話西遊的結局是什麼?”
他俯身叩了兩下我的腦門,右側嘴角微微上揚,“自己看!”
“哦。”
我其實想說,如果是悲劇,我們就別看了。
之前好像凡是悲劇,我總是看不到結局的,不知是我自己刻意為之,還是電視臺“好心”放過我。
《像霧像雨又像風》、《薰衣草》、《藍『色』生死戀》、《半生緣》、《金粉世家》……最後一部雖然沒看到結局,但是後來我去書店買下了這本書——張恨水先生的長篇小說《金粉世家》。
初二暑假那一年,我把它看完了。
看的時候我在想,這是本名著,蔣伊一你要虔誠,要動腦子,要學會品鑑。結果讀著讀著,還是把它讀成了一本愛情小說。
開篇本是灰姑娘與王子的童話故事,奈何還有後來。
我想如果這篇小說的某個章節收錄在語文課本或者考卷中,老師一定會先介紹故事創作的大背景,逐字逐句分析寫作特點,作者寫下這句話的真正意圖。
文中xxx比喻什麼?分別幾層意思?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感情?意義何在?
很多時候我都會想,作者真的是這麼想的嗎?你們問過他,還是他寫作的同時在文中做標註了?
那些參考答案上的所謂答案,真的就對嗎?
一千個觀眾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是嗎?
然而我是不敢指著答題紙上的紅叉叉與老師據理力爭的,此等離經叛道的想法老師怎麼會贊同呢?因為他們自己也未必能說出個所以然來,所以才需要標準答案。
央視八套的《金粉世家》火了一首歌,沙寶亮的《暗香》,十幾年後人們提起沙寶亮,也只記得《暗香》。
其實還有一首歌,片尾曲《讓她降落》,不知道為什麼,我更喜歡這一首。
當聽著“這世間繁華太多,人影交錯擦肩而過”,總會想起小說結尾處的一句詩:
西郊芳草年年綠,多少遊人似去年?
電視劇與小說畢竟是不一樣的,電視劇“美化”了太多,小說更現實,更悲慘。然而合上小說的那一刻,我卻無比慶幸自己看的是原著,雖然我不知道自己有沒有“看懂”。
不過至少我不會為金燕西和冷清秋的愛情感到可惜,一點都不。
陳鑫,如果《大話西遊》也是悲劇,那我們就別看了。
但是有你陪我,有你陪我一直看到結尾的話,我想就算是悲劇,對我來說也無所謂傷心了。
我們眼中的悲劇,未必是戲中人不願承受的結局。
我們眼中的大團圓,亦未必是戲中人渴望的歸宿。
喜歡成長彙報文稿請大家收藏:()成長彙報文稿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