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婢子想著,許是公主的好日子要到了,公主不要想得這般多。”
我澀澀而笑。
顧君則,顧君則。
我嫁給他,卻瞧不透他。
今天這回門宴,他表面上平平淡淡地,實則是將我的窘迫都化解了,甚至……把這麼多年的名聲幫我去除掉了。
可是他在大堂上口口聲聲否認的、洞房夜前往醉紅樓一事,也被輕輕巧巧揭了過去,加上吃人嘴短,拿人手軟,我更問不出來了。
也許我應當如霜橋所言,不想這般多。
只可惜,皇家一向沒有‘無知是福’這句話。
想得越多,活得越長——這是母後告訴我的道理。
她說她剛剛嫁給父皇為正妃的時候,父皇還是個王爺。
那時的父皇只有一妻一妾,一則是十八歲的母後,一則是十二歲的一個小丫頭,是林家庶出的女兒,被家人送給了王爺。
她二人都不是好鬥的性子,也相處得來。
後來太子得急病死去,父皇身為嫡二子,便由齊王變成了太子,而後先皇駕崩,身為太子的父皇即位。
此時,林家便將家裡嫡女也送入宮來。
當時庶出的丫頭已是文嬪,而初入宮中的嫡女只是個答應,一來,便住入了文嬪為主位的延禧宮中。
母後說,父皇是個念舊的人,時常去文嬪宮裡坐坐。
可自打林答應一去,每每去瞧文嬪,父皇總是半路碰上林答應,有一次母後問起來,幾日便去一趟延禧宮的父皇竟是一愣,說許久沒瞧見文嬪了。
可是文嬪性子一向溫柔天真,不好鬥不爭搶。
直到林答應懷了龍嗣,被封為溫嬪,卻以‘姐妹情深’為理由,仍舊住在延禧宮。
而後——宮裡鬧得沸沸揚揚,說文嬪推了溫嬪,這一摔,便將孩子摔沒了。
那時候溫嬪跪在父皇面前泣涕漣漣,父皇一氣之下,竟將文嬪廢為庶人,此後那個冬日,文嬪在冷宮鬱郁而終。
母後講,說文嬪心思簡單,凡事想得開,也不喜爭搶,只可惜,終究還是遭了自家嫡姐的毒手。
——心思簡單的人也許無憂無慮,卻很難長命。
當時母後說完這句話便不多言語,我卻暗暗想著——
溫嬪盛寵,於第三年再度懷嗣,被父王封為溫妃。
而後太醫探查,報喜說是個男孩兒。
只是,平安只延續到了第七個月,溫妃開始頻頻出狀況,宮人說,聽見她在夜裡哆嗦著喊文嬪的名字。
我當時害怕,拽著母後問,宮裡是不是有鬼。
母後只是笑:“宮裡無鬼,只是有人心裡有鬼罷了。”
溫妃終産下死胎,難産而亡。
025我的孩子
顧君則又沒了蹤影。
我在這偌大的庭院裡晃來晃去,只是偶爾能瞧見那綠衫的婢女,現在我知道了,她的名字叫青蘿。
比起我來,青蘿倒是更像這院子裡的正室夫人,上上下下的宅內事,都是她在操持著,而我也不曾對顧君則說、顧君則也不曾對我講,將這些事交由我處理。
而我也不得不承認,青蘿是個做事麻利的人,這府裡上下被她打點得井井有條。
我一直是這麼認為的,直到那天,在府院裡莫名其妙迷了路。
幾步走過去,面前卻是一道黑漆漆的木門。
門裡……
傳出來‘咿咿呀呀’的聲音。
我愣了一愣,不敢上前,只是愣在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