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屆國際青年油畫展決賽,在巴黎高等美術學院禮堂開幕。
藝星雲集。
這是最開始的時候,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但直至今日,源古典主義蔚為大觀,巴黎高美盛威重振,紐約大學藝術學院也在美國舉旗複古的擎天大旗。歐洲、亞洲、北美,當代世界三塊最重大的版圖,都在為這次決賽注入力量和吸引力。
添為地主的高美亨利院長率先上臺,然後是遠道而來的紐約大學藝術學院多蘭院長,最後才是自帶光環的林海文——在他上臺的時候,掌聲如約而起,響徹穹頂之上。大家似乎都明白,這一次的比賽,誰會贏,並藉此身價大漲都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這位大藝術家,開始引領時代了,或者說,開始向人間佈道了,所有受他聖光普照之人,都將成為他的信徒,並傳播他的福音。
他在說,要有光。
“……人類世界因藝術而超凡脫俗,而藝術因你們而薪火不滅。”
林海文的演講開啟了這次總決賽的序幕。
而巴黎也進入了藝術時間——報紙連篇累牘地報導來自世界各地的,尤其亞洲、非洲,乃至拉美的小眾藝術家,此時都登堂入室,接受包括《費加羅報》《世界報》這樣的大媒體的採訪,諸如法新社、路透社這樣的國際通訊社也密集播發藝術通訊,譬如人物專訪,或者類似“古典主義前世今生”這樣的評論文章。
林海文此前接受的路透社專訪也在此時放出,引發大量轉載,幾十種文字版本播撒到世界各地——林海文三個字,就像火種一樣,深入很多人的內心:哦,這是一位頂級的,很大的,超級藝術家。
很多人並不懂藝術,也不懂油畫,但他們會從主流媒體、權威評價等渠道去打標簽,而這些標簽就像一股彙聚一切的大勢,鑄成那些傳奇人物的王座。
華國國內。
林海文的一些老朋友,諸如董文昌、耿琦這些曾經因為青年油畫展,跟林海文對剛一波的人,此時在幾乎所有他們能看到的專業刊物上,都躲不開“林海文”三個字。
“現在總算能看得清楚,為什麼他當初那麼頑固霸道了。”董文昌搖搖頭,嘲諷笑道:“說是為了青年畫家的發展,現今還不是成了他的獨角戲?嘖,威名遠播,四海傳揚,真是深謀遠慮,算無遺策啊。”
耿琦臉色平淡:“且看他烈火烹油到幾時吧。”
“嗤,說不定能烹到你跟我入土那一天。”
“……”一個白眼。
說人家小話呢,一點也不配合。
“好好好,且看他張狂到幾時,有他落魄的時候,到那會兒咱們就去他門前吐口水,嘲笑他。”
“……”
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