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來數去,就美國最合適。
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的媒體傳播系統,是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國家——連抽象主義那些廢柴都能吹上天去,找他們來給自己吹吹,豈不是爽歪歪?
兩邊可以說是一拍即合。
林海文這邊到歐洲來,那邊王鵬代師出征,另外還有鹿丹澤、何思寒兩大護法,攜帶《畫室的窗外和黑龍潭》去紐約,跟大都會博物館交流——無論如何,總要博物館的研究員們自己看過之後,才能斷言這幅畫的價值所在。當然,這不存在任何問題,風格的突破是非常顯著的,呈現出來的效果,也相當明顯,否則拖尼特和赫斯特,都不可能透過一張印刷品,就可以斷定林海文獲得了新成果。
他在和歐洲人討論國際展的時候,大都會就已經著手策劃活動了。
主題定的超級快。
“威尼斯、古典、文藝複興,二十一世紀——巨匠們永不褪色的華彩。”
大都會將從自己的館藏,以及兄弟美術館那裡借來一些,把委拉斯·貴支、魯本斯、達·芬奇、緹香、倫勃朗、安格爾等古典主義巨匠的大作,同林海文《黑龍潭》一起展出,勢必要把林海文的巨匠地位,死死釘在那裡。
手筆之大,林海文自己都為之震驚,這可以說明,他的選擇完全沒有問題,摸透了老美的,我們寄幾個兒培養不出巨匠來,能捧出一個來也不錯,這種沒魚蝦也好的心態。
等林海文這邊的行程結束,他要去芝加哥一趟,然後差不多就是紐約的時間——展覽安排的時間之緊,對於大都會來說也是罕見。
……
“哎,所以作品已經運到美國去了?”
“《歌手林皇上》還在華國。”
“……《歌手林皇上》?”
“就是那張專輯的封底畫呀。”林海文比劃了一下,拖尼特秒懂。
“你的意思是你還有另一幅作品,比……《歌手林皇上》更加有代表性。”拖尼特問話的時候,實在有些不想開口的感覺,這只鳥估計又要創紀錄了。
目前看來,林海文這幅畫如果超越1000萬歐元,再加上原先那一幅,可以把所有鳥都比的渣都不剩了。
林海文不願意持續性地把話題留在這裡,所以他抱歉地看了一下拖尼特:“另一幅要更大一些,也畫的更久一點,所以送去展覽會比較合適。不過如果您要去華國,應該也不會失望。不過現在我們是不是說一說眼下的事兒?”
拖尼特默默點頭,看向亨利院長。
歐洲雖然跟華國不一樣,但高美的院長在這種跨校,或者跨國的交流中,還是很有能量的——組織力嘛,能調動很多的官方資源,這對於成功地辦好這個展覽,至關重要。並不是簡單的說幾個大師湊在一起,就能把事兒辦好的,沒那麼簡單。
所以拖尼特固然很支援,但終究要去說服亨利——這幾乎是第一步,重要的第一步。
但這個時候的氣氛已經截然不同了。
盡管大家還沒有看見林海文所謂的突破之作,但誰都明白,林海文已經到了這個程度,再有突破那就是要一隻腳邁上藝術神壇了,跟畢加索晚年的時候差不多,至於第二之腳,也是穩當的,什麼時候死,什麼時候就上去了唄。
保不準好些人都希望林海文早點上去呢。
可惜,他還如此年輕,熬死好幾批,他估計都還活蹦亂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