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你啊。”
常碩把林海文找過來,有兩個事情,第一個是他要接受天南美院的聘請,那是他老家,從央美離開,回到老家去,也說得過去。不管央美的面子上,還是跟國內美術界的關系。另外一個就是林海文那副《燕明園小街》。
“你那幅畫,西班牙有一家博物院有意收藏。”
“西班牙?”林海文了然地笑了幾聲,委拉斯貴支是西班牙的大師,自然那裡的博物館更看重一些,“無償可不行。”
“……你快掉進錢眼裡去了,有,但也不多,3萬歐吧。”常碩看著林海文眯眼算了算,發現只有20多萬人民幣,頓時失望的表情,氣不打一處來,“你以為是普拉多博物館麼?那只是一家小型博物館,能花3萬歐,買一個未成名的華國油畫家的作品,已經是很難得的事情了。而且,這個關鍵不在於多少錢,在於有佛羅倫薩的博物館願意收藏你的作品。”
“噢,可以炒一炒,是吧?”
“……別給我裝了,”常碩又不是不知道,眼前這個可不是一般的一年級學生。
今天的畫家,已經不講究酒香不怕巷子深了,哪怕是名家弟子,有很多展覽的機會,可是如果沒有媒體捧,沒有專家捧,收藏家壓根不知道你是誰。而且華國油畫收藏界跟歐美還不一樣,時間太短,歐美,尤其是歐洲,雖然也不是說人人都有油畫鑒賞能力,但是比例相對是更高一點的,尤其是一些富了幾代的家族。
華國的收藏家,基本上是屬於誰有名就買誰的——名人大師,外國人看重的,以及曝光度高的,然後沒了。
“天南美院,你是怎麼考慮的?轉學過去?”
“轉學?我應該過去當老師啊。”林海文撇撇嘴,眼睛一瞪:“我可是有作品被西班牙博物館收藏的畫家,難道還不能去天南美院當個老師?又不是當教授。”
常碩無語了。
“前兩天,我在晚會上,還碰見了美協的主席,付遠呢。”
“付遠?”常碩笑笑,付遠屬於華國第二代油畫家,巴黎畫派和俄國畫派的混合型代表人物,“你怎麼碰見他了?”
“他孫子給我找麻煩了呀,我就拎上他孫子去找他了。還跟他聊了十來分鐘,看他不太開心,我還蠻開心的。”
常碩和付遠有點不對付,這個林海文是知道的。說起來,國內能明目張膽跟付遠不對付的人,也不多,常碩是一個,他本身底子其實也不在國內。兩個人的矛盾,在於繪畫理論,常碩顯然的,付遠呢,就屬於多方融合的——這是國內的一個主流,華國人,什麼都喜歡強調一個特色,一個國內化。所以其實常碩在國內,是個少數派,要不是隨著國家開放,市場選擇之後,更重視在西方得到肯定的畫家,他在國內也沒有現在的聲望。
當年常碩在國際上揚名之初,付遠就是央美的教授,國內知名的畫家了。
給評論雜志寫文章,也不太好聽,“作為華國油畫家,還是要有民族使命”,後來他當了央美院長,即便國內西方畫派的聲音也越來越響,常碩始終沒有回國。一直到他卸任實質性的美院工作,高升了之後,常碩才接受蔣院的邀請,回國受聘於央美。
兩個不同的山頭。
就林海文自己的想法,他也尊重想要融合華國特色的油畫方法,跟一般的極端主義者不一樣,有些崇尚西方畫派的,覺得硬要往裡面塞自己的東西,有點野蠻。林海文不這麼認為,他尊重這種做法,但他自己是不打算這麼做,歸根結底,共通的應該是情感,而不是技法,不是特色。
作為發源於西方的一種藝術,沒有必要自己立個小山頭自娛自樂,若非如此,絕大部分華國美術家也不至於一直困守國內。
從常碩辦公室出來,那個師兄還在瞪眼等他。
林海文一臉凝重。
“常老師怎麼說啊?”
“老師說,我呢,估計是不能選了,大家不樂意啊。所以他就考察了一下大家的水準,尤其是他工作室的學生,結果說水準太差,拿出去合作,對央美的國際聲譽有影響,所以啊,這事情就算了。師兄,你們畫的不行啊,老師很為難,你說說,唉。”
拍拍他肩膀,林海文走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