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沈氏求到了她的跟前,她便想要幫一幫沈氏。
可沈氏說什麼也要想法子讓藺時謙出宮去王府住,這可讓徐太后犯了難。
最終,她決定下來,既然讓王爺出宮去住是沒可能了,何不讓沈氏進宮來住?
故而徐太后答應了沈氏,讓沈氏住到宮裡來。
當然,住她這裡是萬萬不能的。
因了一些私事的關係,她不願意和沈氏太過於親近。
所以,徐太后讓人在旁騰了一個小院子出來,讓沈氏住進去。
至於晚上,沈氏既然已經在宮裡頭住下了,想必定北王也不會真的撂著妻子不管,任由她一個在這裡住下。自然能夠順理成章的讓夫妻倆團聚。
徐太后當時是在午膳的時候做的這一番打算。和沈氏說過了之後,雖然沒有和藺君泓提起過,但是她好歹也是陛下的生母,斷然不能做出違背承諾的事情來。
雖然之前發生了一些事情讓她的心緒發生了變化,但這事兒既是答應下來,就斷然不能反悔。
沈氏還是要住進來的。
聽聞徐太后的那般囑咐,單嬤嬤忙道:“小郡主素來是個知禮懂禮的,先前有點小孩子的心性,這兩年也已經收斂多了。如今看到定王妃在這裡,小郡主想必更加謹言慎行,半點兒也不出錯。”
其實楊可晴還未進宮,而且沒有和沈氏見過,哪裡就知道在她面前“更加謹言慎行”了?
單嬤嬤這話,不過是想多贊楊可晴幾句罷了。而且,也順帶著安一安徐太后的心。
徐太后現在心裡有些煩躁,並未留意到單嬤嬤這話如何,聽了後只覺得楊可晴應當不會有事,這便笑著答應下來,“你趕緊叫她去。若是姚先生肯放人,立刻帶過來也無妨。”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單嬤嬤聽聞,看徐太后催得緊,就趕忙安排此事去了。
楊可晴和姚先生如今就住在之前的端王府裡。
藺君泓和元槿已經搬到了宮中,端王府自然就空了出來。
藺君泓和元槿商議過後,就將那處地方改為了滄海府邸,留給了姚先生。
姚先生倒也沒客氣。
不過,之後姚先生特意讓人給元槿帶來了兩本書冊。一本是琴譜,一本是笛譜。兩本相輔相成,顯然是合曲所用。
姚先生在信裡說,這兩本譜子是她無意間得到的。說實話,琴笛相和,乃是隨心而至。琴譜和曲譜共同譜成相輔相成的,極少見。這兩冊雖然算不得極其珍貴,卻也十分難得了。禮物不重,聊表心意。
元槿感激姚先生的一番心意,就將書冊好生收了起來。
如今姚先生和楊可晴住在滄海府邸裡,元槿時常派了人去探望。若是有什麼缺少的,就即刻讓人補上。
單嬤嬤讓人去請楊可晴過來,便是要去滄海府邸去找人。
今日也是巧了。
楊可晴雖然有功課,可是姚先生剛好有事,暫且停課一天。若不然的話,楊可晴要上課到傍晚方才能夠休息。
——畢竟將要考試了。
雖然單嬤嬤一再安慰徐太后,說是楊可晴一定能夠考上,雖然徐太后自己也說,即刻去請人。但是徐太后還是特意叮囑過,“即刻”也是有條件的。那就是楊可晴現在沒有課。如果楊可晴今日有課,就將她進宮之事暫且推後。
耽誤她複習的時間已經是不好了。若再耽誤了上課,那可不成。
所以,即便人是自己遣了人過去請的,可當知曉楊可晴和友人已經一同過來進宮的時候,徐太后還是十分意外且欣喜。
說起來,楊可晴的那位好友,徐太后倒是也知道。那便是兵部馮尚書家的小女兒,馮樂芬。
和馮樂芬、楊可晴一同過來的,還有馮樂芬的姐姐馮樂瑩。
馮樂瑩已經是靜雅藝苑的女學生了。
楊可晴和馮樂芬因著要備考,湊著今日靜雅藝苑剛巧放假,就邀了馮樂瑩來給她們來個考試前的最後指導衝刺。
徐太后遣了人過去叫楊可晴的時候,馮家的姐妹們本打算告辭離去的。不過,被楊可晴給挽留住了。
“太后最喜歡熱鬧了。今日也是因為想熱鬧一番才叫了我過去。你們何必要走?倒不如一同過去,想必太后更開心呢。”
徐太后的脾氣,馮家姐妹多少也知道一些。聽聞之後,趕忙婉拒。
但楊可晴使了百般的手段,軟硬兼施,這才將人給留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