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戶作揖道:“在下樓戶,見過大閼氏。”
李心君道:“他是漢朝的廣漢太守哦!”
王昭君又仔弟端詳了一下樓戶,之見樓戶身高七尺有餘。年齡三十左右。道:“年輕有為。”看到了邊上的陳述,道:“這位是太守之子麼?生的不錯,快上來我看看。”
李心君道:“這位才不是呢。只是樓戶以前的跟班,現在是大漢皇帝的義帝,叫武義王。”
此時陳述跪下道:“陳述給大閼氏請安。”
王昭君慌忙上前扶起。道:“堂堂王爺,給老身行禮,愧不敢當。”
李心君道:“人家樓爺還沒成婚。打算來匈奴找個女子回去呢!”說畢朝樓戶呵呵笑了起來。
王昭君知道李心君在開玩笑。於是問道:“君兒,你們這次回來。不是隻為了回來看看吧?見過父母沒?”
李心君道:“父母未見。只因漢王太皇太後思念祖母,特遣心君來見祖母。還說要接祖母後人回宮。”說著拿出書信給了王昭君。
王昭君接過書信,展開讀來。李心君三人於原地靜靜地看著王昭君。
陳述見過王太皇太後。直覺眼前的女人比太皇太後要年輕許多,如何會以姐妹相稱?
王昭君讀完信,道:“你們可知。太皇太後叫什麼名字?”
樓戶道:“樓戶於民間聽聞,太皇太後諱政君。”
王昭君道:“王政君,還是當年的王政君。想當年於昭君同於掖庭。而因機緣巧合受皇上臨幸一次就有了成帝。而我政君,卻因司馬良姊一言而深居後宮。知道出塞之前才得皇上恩澤。如今姐妹南北分別,有生之年怕是不能相見了。”
李心君道:“祖母,你要派誰回中原?”
王昭君道:“我有二女,一是須蔔居次,一事當於居次。且叫她們來,讓她們自行決定去與不去。”
李心君道:“為何只有女,不讓男的去?”
王昭君道:“你忘記了張思漢之事麼?凡男子,去了漢就有可能對匈奴不利。”
樓戶此時也道:“單於適才說由餘故事。也是明白,由餘去了漢,對匈奴不利。所以不會讓男子去輔佐漢。而女子不識兵士,回去也無妨。”
王昭君道:“樓太守說的是。李姑娘你這下明白,為何張思漢不能與你一起回去了。”說著,叫帳外人引二女入見。
樓戶見二女入帳。都二十有餘。
二女聽了要入漢。須蔔居次下跪道:“女兒願去。”而當於居次立在原地,不肯答應。
王昭君叫了須蔔居次起身,道:“你可要想好,是去服侍漢太皇太後。”
須蔔居次道:“女兒所愛已去,現隨其弟生活,女兒生不如死。不如讓我去吧!”
當於居次此時也下跪道:“母親,就讓姐姐去吧!匈奴之俗,兄弟同妻,姐姐與姐夫恩愛,不想姐夫早去,現在嫁給姐之弟,姐姐夜夜以淚洗面。”
王昭君聽了,不禁流下淚來。抱著須蔔居次嗚嗚哭了起來。眾人看了,不禁也開始抹眼淚。
哭了會兒,王昭君收起眼淚,道:“既然如此,你就隨心君一道去中原。”
當於居次起身,拉住姐姐的手,道:“離開這個傷心之地,妹妹在這裡為你祝福。”
須蔔居次含淚對當於居次道:“妹妹要珍重。”
商議定,李心君三人出了帳篷。路上,樓戶問:“姐姐嫁人如此不幸,為何妹妹不跟著走?”
李心君道:“妹妹嫁的是漢人。雖然漢人在這裡地位低下,但其俗還是屬於漢。不會強迫寡婦再嫁。”
樓戶聽瞭如此說。也不多話。剛出了帳篷不久,樓戶又聽地耳邊射來一支箭,卻向陳述飛去。
陳述學功夫日淺,自然不能聽到。樓戶一個飛身,手抓住了箭。再尋那箭來處,卻不見了人影。
三人於是小心翼翼地往單於庭走去。
到了單於庭。李心君拿箭告訴單於。
單於拿著箭,道:“居然想射殺漢使,此人居心叵測。樓大人,王爺,你們二人且呆在我帳篷,由在下親自保護你。待抓到賊人,在下手刃以謝王爺!”
單於得了箭,迅速叫來將士來認箭。
只聽的下面有人說:“這是張思漢的箭!”
李心君見那人上來。立刻起身質問道:“攣鞮輿,你去中山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