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飛燕道:“不可活。”
王莽道:“如若,成帝之死非天意。皇後可願意為成帝伸冤?”
趙飛燕道:“此事自然。但不知大司馬為何如此說?”
王莽道:“此事,王莽也不清楚。只是有人懷疑,是丁、傅暗中毒害了成帝。只是如今沒有證據,無可奈何,只能讓成帝繼續含怨九泉之下,讓太後仍然孤單於後宮之中。”
趙飛燕聽到此處,已經知道王莽瞭解了成帝崩之事。但是,她自己也難辭其咎,如何能言明?只是於心中暗暗哭泣。
王莽繼續道:“太後,莽跟你說一故事。昔日,宋有父子三人,貧,其二子甚孝。有一日,幼子從路上得到食物。拿與長子,長子不捨食,令其父先食之。而其父食後,毒發身亡。原來小子所得食物裡有毒鼠之藥,是為毒蘑菇。王莽問你,其長子有罪不?”
趙飛燕道:“長子心孝,無意殺父。理當無罪。”
王莽道:“莽也這麼認為。”
說著,王莽起身告辭道:“莽打擾許久,還請恕罪。”
於是,王莽起身告辭。
王莽離開。趙飛燕此時思緒萬千。殺皇孫一事,雖妹妹已經為此身殞。罪不及己,是因殺皇孫一事,成帝均有為之。
但是,成帝為什麼要殺害自己親兒?曹宮雖賤,而子又何罪?許美人啊許美人,原以為虎毒不食子,可是,將親兒送至成帝前,少頃,成帝就說筐子裡是死嬰。罪在成帝,為何要趙昭儀承擔?
趙昭儀之罪,飛燕難辭其咎。趙飛燕想起了宮中太多的殺戮,雖然不是自己親自為之,卻都是因自己而起。妹妹趙昭儀,殺盡了成帝之子。此等罪孽,如何擺脫?
成帝崩,趙昭儀自知罪孽深重。已經自殺。然而,趙飛燕為何還要茍活?如果不是因為與丁、傅有約,趙飛燕早已隨成帝香消玉殞。
多活了這幾年,趙飛燕失去了成帝的萬千寵愛,如今落得個冷冷清清。
此時的趙飛燕徹底明白。是她害死了成帝,如果不是因為丁、傅覬覦皇位,如果不是自己於成帝面前舉薦劉欣為太子,成帝又為何會招致殺身之禍?
如果不是趙昭儀殺了許多成帝之子。成帝又如何會答應立劉欣為太子?
如果不是趙氏姐妹想母以子貴,又何必要殺這麼多皇子?
如果不是她趙飛燕得幸於成帝,妹妹趙昭儀又怎麼有機會受寵?
趙飛燕此時覺得,一切的罪責在自己。
而王莽所言,害死成帝的不是自己。而是傅太後。
趙飛燕來到七寶避風臺,此處,是成帝見他身輕如燕,怕他被風吹走,專為她避風而建。“成帝愛我如此,我卻有仇不報。”趙飛燕憂心匆匆。
“對了,我與哀帝,一榮俱榮,一哀俱哀。如今哀帝已去,新君將來。我趙飛燕是否還能獨善其身?哀帝時,丁、傅不殺我,是因為我知道哀帝之位絕非正統。如今哀帝已去,誰會保我?”
念及此,趙飛燕又一次想起王莽那個簡單的故事,雖然很不合理,王莽不過是在說一件事:“趙飛燕幫助王莽扳倒丁、傅,王莽保趙飛燕無罪。”
趙飛燕漸漸開始開竅。她不會背上弒君之名,也不會有殺皇孫之罪。她所有的,只是遭受丁、傅愚弄,誤殺之罪。這與傅皇後誤用催情藥有何分別?
不如,投向王莽,報這殺夫之仇。
趙飛燕想到這裡,差人速速去找王莽。
王莽於家中等候多時,為的就是讓趙飛燕自己想明白。此時,唯有跟自己站在一起才能明哲保身。況且又有為夫報仇之美名?
王莽不急不緩地走往昭陽舍,此時的他,心情很是愉悅。如果趙飛燕出來指證丁、傅,那罪名不言自明。而趙飛燕,王莽著實覺得此女可憐。
明明是君王風流,卻怪紅顏禍水。昔日周幽王褒姒如此,如今的趙飛燕也是如此。這是一個男人的世界,而他王莽所能做的,是要改變這個世界。
如果丁、傅倒了,新君繼位,又無外戚。王莽便能任用賢能,以展自己一生抱負。他深諳儒學,對孔夫子的治國之道很是贊同,但是苦無機會去實踐。如今,機會來了,他就要去實踐了。
而這機會,是趙飛燕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