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書上前。太後著善書發兵符節,令王莽握中黃門,期門兵。兵符發畢,太後臨朝聽政。
王莽得了兵符。終於有邊候變為京官。遂於可參政議政。
上朝完畢,百官下退。太後詔曰:“不日即將進行朝內官會,著大司徒孔光、大司馬董賢、大司空彭宣、前將軍何武、後將軍公孫祿,回去準備。”
五人領諾下去。
太皇太後對王莽道:“日後哀家主持這五人會議,意在決定此五人官位次序。你以為如何?”
王莽對道:“大司馬董賢過於年輕,於皇上後宮此人不堪大任。”
太皇太後道:“另四人你以為如何?”
王莽道:“不需變動。”
太皇太後道:“大司馬董賢,乃先帝為之。如若貿然廢之,恐不能服眾。”
王莽道:“此五人乃當朝重臣,可以定天下。其餘四人均乃德高望重之輩,功勳卓著。唯董賢乃以佞臣,空居高位。餘四人久已恥之,奈何皇上顏面,不敢有聲。若太皇太後代皇上召開五人之會,告知皇上已崩,餘四人必然彈劾董賢。”
太皇太後道:“此言甚是。你且下去。”
王莽告別了太皇太後,領了兵符,去見他的中黃門,期門兵。二門將領見是王莽領符,久聞賢名,皆盡歡喜。而王莽卻將兩處兵各撥了一半,前往藍田賑災。此事一時轟動朝野,朝廷之兵,以守護皇宮為職,未聞其去幫助百姓。
然而,有兵符在。眾士兵不敢有意見。到了藍田,士兵都是窮苦出生,見藍田慘狀若此,不禁潸然淚下,都道:“都虧了王莽,讓我們有此機會救濟災民。
而董賢領了太後旨意後,往皇後宮裡來。見了皇後,說了太皇太後要主持五人會議之事。皇後緩緩地坐下道:“此事,對你極為不利。其餘四人,你可瞭解?”
董賢道:“此四人皆博士。然儒者脾氣,難容人之不足之處。”
皇後道:“那你道如何處理?”
董賢道:“這些日,著人播散王莽與李陵之後關系,頗有成效。而李陵乃叛軍之後,王莽與之為伍,或與之成親,豈不是有違聖人之教?”
“李陵之事,不是一場誤會麼?”皇後問道。
董賢道:“知無罪而不返,也是罪。欲加之罪而已。”
皇後道:“還有多少時日?”
董賢道:“按朝廷管理,當還有一月有餘。此間可以著人去搜尋孔光等罪證,以備屆時之用。”
皇後道:“你如何能得之?”
董賢道:“皇後,你可知民間有一刺客組織,號白帝門?”
皇後搖搖頭,道:“尋刺客一事,哀家從未接觸。都是丁、傅外戚為之。”
董賢道:“皇後不知無妨,此組織收錢辦事,殺人越貨,竊聽訊息。手段極高。”
皇後道:“如此,你且快去辦。”
董賢道:“此事,皇後不必擔心。臣自成太子舍人以來。便著力於聯系白帝門。日前,收集諸大臣之罪,早已開始為之。”
皇後聽了董賢一言,終於放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