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得到周帝同意聯合南楚共同對抗那些西北部族的允諾之後,原本退居駐守在風林江按兵不動的部族軍隊像是突然嗅到了危險的氣息,竟然在還未開戰之前,就開始在暗中退兵還巢。
當然,這所有變化的背後,都是元鵬奉楚王之命在暗箱操作,誘之以利。
雖然這些部族各大首領同仇敵愾,互相集結,同意替南楚在大周軍隊面前演一場紛爭大戲。
可就在高珩帶兵趕到,解陳復和赤羽軍之圍後,他們就已經逐漸不敵,屈居弱勢。
若非高珩行事謹慎,忌憚於他們背後那座深藏不露,卻又不可忽視的靠山,恐怕早已揭竿而起,直搗黃龍。
即便不把他們打得潰不成軍,卻也會令其在短時之內,不敢再入遲霞關半步。
如今若是再與兩國聯軍共同對抗,縱然只是演戲,卻也免不了損失慘重。
在忍一時之氣可得千秋之利的情況下,他們寧願選擇退避三舍,不戰而敗,也不願意冒險對上近在咫尺的泱泱大軍。
而察覺到敵方有所撤退的行動後,無論是高珩還是陳復,都逐漸開始願意相信,南楚出兵協助即使別與目的,卻並沒有和西北部族狼狽為奸。
畢竟南楚覬覦大周的江山和城池多年,此次正逢西北部族動亂的大好時機,他們若真是那潛藏已久的幕後黑手,又豈會反其道而行,慷慨相助?
更何況,推動這一切形勢變化的人,是偶然聽到他和陳復對話的,身在局外的元熹公主。
不過即便如此,其實在意識警惕的高珩心中,仍然也會去擔心,此刻所看到的一切,都是敵人用心險惡,用來迷惑自己的假象。
可出於對程金枝境況的擔憂,他沒有時間再多加思索,心早已飛到了千里之外的大周帝都。
此刻的他並沒有想到,在這場輕而易舉取勝的戰爭背後,隱藏著怎樣一個危機深重的陰謀?
隨著戰況的轉變,僅僅三天時間,西北部族便如海水退潮般朝領地快速撤退。高珩領兵一路南下追擊,還未有過幾次兵戎相見,其中一位掌控大權的首領便已經率先俯首稱臣。
而眼見領頭之人都選擇繳械投降,其他追隨者也都一一選擇歸降。一時間,原本僵持不下的戰局儼然極速逆轉,出乎了許多的人的意料。
而遠在京城的周帝本來還在為高珩和南楚之間的微妙關係而疑心四起,可一聽到此戰大獲全勝,高珩和陳復即將領兵凱旋而歸的捷報,整個人不禁龍顏大悅,暫時將心中的疑慮拋諸了腦後。
同樣,對於想要孤注一擲,放手一搏的程金枝來說,這樣的訊息,無疑給處在提心吊膽之中的她吃了一顆定心丸。
尤其是聽聞高珩已在歸來途中,她更是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悅,滿心期盼著重逢之日。
然而好景不長,就在捷報傳來的第二日早朝,正當周帝在為此次的勝仗而欣喜之時,大殿之上,卻闖入了一個本不該在此時出現的意外之人。
“陛下,小人乃赤羽軍參將梁生,特有十萬火急的軍機大事向陛下秉告!”
而這個戎裝加身,行色匆匆的男人一現身,殿中包括齊王和程衍在內的幾人,眼中全都不約而同地顯出了各種古怪的神采。
“軍機大事?”
周帝聞言收起唇邊的笑容,神情詫異地皺起了眉頭,臉上隱隱透著幾分不悅之色。
“朕見過你,你不是隨同陳將軍早就出徵西北了嗎?這個時候應該還在回程路上,怎麼擅自先行回京?難道是西北那邊,戰況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