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風在說完這句話後便和顧寒清一同離開了牢房,徒留顧晨一人坐在陰暗處凝神思忖。
他嘴上雖說是給顧晨考慮的時間,實際上也是為了讓顧晨知道他並不急迫,甚至有的是時間和他耗下去。
在顧晨看來,這日子拖得越長,屠靈司在外面掌握到情況和線索也就會越多。
畢竟這件案子牽連廣大,隱藏在暗處的人還有很多,萬一屠靈司找到這其中一人,自己對岑風的價值就會大打折扣。
到時候別說還有機會活著從這裡出去,甚至還會在這個傳聞中的閻王殿裡受盡折磨。
就如同岑風臨走時所說的那樣,生不如死。
於是在權衡和沉默了一天一夜之後,他終於下定決心孤注一擲,答應先行道出大部分的實情,作為與他們合作的誠意。
事情要追溯到四年前。
當時他所執掌的清河幫在海上運送貨物時遭遇海難,人財俱失,損失慘重,四處求助皆無結果,正當他焦頭爛額之時,突然被太子的心腹,即當時還在戶部之內任職小官的魏延所找到。
當然,為了保險起見,魏延守口如瓶,沒有透露半分關於太子身份的字句。
而顧晨那時一心只想拿到錢財填補虧損,重振清河幫,也就沒有去在意到底誰才是幕後主使,目的何為,在權衡了幾下之後便張口答應。
秉持著互相合作,各取所得的原則,他帶著清河幫的其他兄弟一路尾隨,終於在臨安與桐城交界處的山腳下劫走了朝廷撥往畢州的那筆鉅額的賑災官銀。
由於當時負責押送的官差中已經有人被魏延所收買,一切都進行得十分順利,
清河幫中人多數都是由遊走於法度之外的另類之徒集結而成,為永絕後患,還心狠手辣地殺光了當時負責押運的所有的官差。
事情已成,雙方答應三七分成。錢財到手後,顧晨出於謹慎起見還特地離開京城避風頭,直到風聲漸小,這才帶著一眾兄弟重返京城。
回到京城之後,他才得知原來的戶部尚書被周帝革職查辦,魏延突然升任此位,陰差陽錯間才得知原來這幕後主使之人竟然是當朝太子。
但事情至此,兩方也已經分道揚鑣,各自不再聯絡,他也就沒有再追查下去。
因為現場留下的蛛絲馬跡實在太少,又無目擊證人,這件案子也就一直懸而未決,成了一件無頭公案。
直到事發三年之後,曾經和顧晨一起劫取官銀的手下方何年在外賭博時,因欠下賭債遭人追殺,以為事發多日已經不足為懼,便將當時分到的官銀拿去還債。
當年銷聲匿跡的官銀突然流出市面,便引起了岑風的注意。
他順著這條線索將方何年抓獲,將其暫時將其收押在的刑部天牢之內,想要引出他的同夥。
驚聞此事之後,顧晨自然坐立不安,唯恐方何年受不住刑罰會抖出當年所有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