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鶴居的平臺最是悠閒。
姜徽文琢磨著:“這兒春秋最好。”夏天還是會熱,“所以最好有春開的花。”
姜徽儀問:“桃花?”
姜徽文看著一片空地,問清一:“中間弄個桃花島?”一想太妙了,“桃花與隱居有關。”尤其花的顏色瑰麗,比起梨花就多幾分紅塵。
在紅塵想出塵,隱居的又帶著手機,或者天地本來的顏色,一如晚霞。
又代表生命的絢爛,壽桃也與壽有關。
姜徽文發散:“下一部就拍桃,一定挑個有桃花的地方,最好山上一片桃。”
宋姜閒話:“那你得快點,桃花要開過了。”
姜徽文點頭:“剛才有靈感。不如拍桃農。”這主意也妙,“看了美美的桃花,吃著甜甜的桃,瞭解桃農的喜怒哀樂。”
戲一定要拍的實,咱不為賺錢。
雖然《林家春秋》大火、賺了不少,但那也是原型。
那家老太太九十九,這過了年就一百歲了!
譚璐老師也八十三歲,和溫玉玲是同年,演九十九歲的老人很費了一番勁兒。
所以演員得年輕,經得起折騰,八十三歲肯定退休了,但九十多歲的老人讓六十歲其實不好演。和十幾歲演三四十歲是一樣的。
年輕人可能覺得八十歲九十歲一樣。其實差大了。
而譚老師認真負責,才有《林家春秋》的大火,林太婆成了網紅。
不過譚璐多大年紀了?不會和年輕的流量一樣去爭,她有林太婆的風格。
下一部戲要有九十歲以上的,這七十歲以上的演員就不好選。
有點成就的,都養老了。或者家裡有孩子。
有的或許為孩子賺錢賺資本,那再說。
姜徽文是特自由,譚老師也很有興趣再演老人。
這種傳統的家庭,在很多人看來有滋味兒,年輕人也彷彿回到了過去。
但彩禮並沒過去。
姜徽文雖然出身姜家,但姜家大院那邊就有桃園,她對種田也懂一些的。
白松上來。
索靜苓笑道:“舅公,在那邊弄個桃花島怎麼樣?”
白松看看,想想:“桃樹好像很怕水。”
姜徽文上心了:“怕水就堆高一點,有四五米就不怕水淹了。鶴再多這邊也吵。”
鶴唳!一群小鶴看姜大小姐,怎麼吵怎麼吵了?
姜徽文有點方:“那邊離的不遠。這種一畝,不到二十棵桃樹吧,中間再挖一道溝,仙鶴也能散步。桃樹矮,不影響飛。”
一群鶴飛那邊一團和氣去了。
姜徽文覺得很對,人都沒這麼自由,嫉妒長翅膀的,沒把一片都種桃花就不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