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趙宗榮,就連劉鋒也望向楚江河,對於楚江河報了價格,多少有些意外。
來之前,楚江河甚至沒和趙宗榮於劉鋒溝通,雖然楚江河代表的是楚潭鐵路局設計分院,和楚潭鐵路局屬於同一條戰線,但是招投標這種東西,該避嫌的還是要避嫌,這樣對任何一人都好。
更何況,在楚江河看來,自己的價格,絕對是最低價。
至於其他五大設計院,在聽到李韜報楚江河這邊報價時,都傻眼了。
短暫的寧靜之後,會議室再次議論紛紛,不少人看向楚江河的眼神,帶著不善,其中不少還帶著諷刺和不屑。
“下面各大設計院,根據各院的報價,講解一下設計的大體想法,首先請第一勘察設計院的負責人上臺。”李韜停頓一會後,開口道。
第一勘察設計院的負責人是一個老頭,頭髮都白了,個頭不高,穿著很簡樸。
楚江河和對方不熟,只知道此人姓範,是第一勘察設計院的一位副院長。
李韜說完的時候,之前跟隨而來的兩位年輕人,抬來一塊黑板,放在講臺中間的支架上。
範院長上臺,望著眾人,緩慢開口道:“再坐的各位領導、同仁,大家上午好,關於深市到楚潭市的這條均速160kh的鐵路,就我們第一勘察設計院的想法,在這裡做一個簡要講解。”
臺下,眾人都聚精會神的聽著,雖然第一勘察設計院的報價最高,但每一種設計和預算,都有他的合理性,作為國內的五大鐵路設計院,裡面都有大量的專家,他們不可能隨隨便便設計一條鐵路。
每一條設計出來的鐵路,可是要經過鐵道部的稽核,看各項設計是否合理。
因此,第一勘察設計院給出的預算,定然有他的理由。
“從深市到楚潭市既有的鐵路地質,我們知道,這一區段的地質,大部分都是黃圖、黏土和沙礫土,同時還有軟弱地基,地基並不穩定。在這種地質上修建鐵路,對地基承載力要求比較高。”範院長慢悠悠的解釋道。
對於範院長所說的話,臺下眾人都很贊同,因為既有的地質情況,就是這樣。<h的鐵路,對地質的要求也許並不高,對路基的沉降也沒這麼嚴格,但均速到了160kh,卻完全不同,列車行駛過程中,對路基本體的衝擊力,可是成本的增加。
“我們一院的設計想法很簡單,那就是以橋代路的方法,全程絕大部分地段,都採用高架橋,部分地質良好的地方,採用路基的形式。對於橋樑地段,採用鑽孔樁施工。”範院長道。
以橋代路,在高鐵時代最為常見,甚至世界最著名的青藏鐵路,面對多年凍土,也是採用修建橋樑的方式。
第一勘察設計院的設計,基本上在楚江河的預料之內。
以橋代路的確解決了地基承載力問題,卻又出現一個重大的問題,那就是鐵路的造價,將極大的增加。
金橋銀洞,這話可不是說說那麼簡單。
以橋代路的辦法,造價翻倍也很正常!
幾乎在範院長說完,眾人便知道為什麼他的預算如此之大!
不過在楚江河看來,這條鐵路即便用以橋代路的辦法,也不用花費50億的預算!
範院長講解了不到十五分鐘便下臺了,除了以橋代路之外,第一勘察設計院的設計,沒有什麼亮點。
隨後便輪到第二勘察設計院上臺,和第一勘察設計院相比,第二勘察設計院也是採用以橋代路辦法,不過造價方面,比一院少一些。
二院講解完,隨後輪到第三勘察設計院。
除去報價離譜的楚潭鐵路局設計分院外,眾人看來,也就第三勘察設計院和鐵道兵科學技術研究院,有資格爭奪這條鐵路的設計資格。
畢竟兩人的報價相近,至於楚江河的報價,沒有足夠的理由,一般都不會被採納。
因此,到現在,五大設計院還是沒把楚江河放在眼裡。
三院的負責人是沈輝,他微笑著上臺,環視一圈後,在楚江河那裡停頓一會,才開口說話。
“各位同志,我來講解一些三院對這條鐵路的設計,對於這條鐵路,我們的辦法是採用橋樑和路基相結合的辦法修建。”沈輝道。
其實在座的都是專家,根據各院的報價,基本上猜測到各院的設計方法。
“對於地質不錯的地方,直接採用路基,對於地質還算可以的地方,我們院採用換填兩米到三米的辦法,進行設計,對於地質條件太差的地方,採用以橋代路的辦法設計。”沈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