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內參二字,楚江河一愣之後,慌忙放下碗筷,快步向王光遠迎了過去。
“我看看。”楚江河接過王光遠手中的報紙,面色平靜,話語中卻壓抑不住那絲激動。
原本在吃飯的楚建設等人,見楚江河如此緊張,紛紛放下碗筷,起身望著楚江河,不知所措。
對於內參一詞,雖說85年已經向全國人民開放,但作為鎮鄉村級別的地方,國家級別的報紙,看的最多的便是人民日報,不少愛好看報的人,都是定期去鎮政府宣傳欄看有關的報紙。
畢竟這個年代,很多家庭連飯都吃不飽,哪有錢去買報紙?
每次看見人民日報的時候,這份報紙離出版日期,早已過去了半個多月,因此,對於接收到的資訊,往往都是過去有一段時間了。
內參一詞,楚建設也是在鎮上工作之後偶爾聽聞,卻不是很熟悉,加上鎮上的報紙裡面,他根本沒看到內參這份報紙。
至於楚江河的其他家人,對於內參這份報紙,完全就是陌生,對於報紙,他們也就聽說人民日報和楚潭都市報之類的報紙,對於內參,他們完全沒聽說,也不清楚楚江河為何因為一份報紙而慌亂成這樣。
“老大,你看,在這,發表出來都一個星期了,今天我剛從市裡拿到,就馬不停蹄的趕來了。”王光遠指著一個板塊道。
楚江河一看,標題的確含有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些字,標題下面用小字寫著作者趙冰瑤,後面還附帶一句,摘自楚潭建築報。顯然,這篇文章就是楚江河讓趙冰瑤寫的那篇文章,其實這篇文章,趙冰瑤對楚潭市的報紙都撒網了,並不是在建築報發表了。
再看這篇報紙的板塊,楚江河不由的皺眉,原本楚江河以為,這篇報紙會放在技術板塊,沒想到這篇文章卻被放在了經濟板塊。
心中雖然很是疑惑,楚江河也關不了這麼多,他將文章的內容從頭到尾看了一遍,總的來說,文章的內容,與上次和趙冰瑤說的沒什麼區別,該寫的都寫進去了,關鍵是措辭方面有些不大一樣,還加了一些趙冰瑤自己的話。
“趙局長知道嗎?”楚江河大致瞟了一眼,問王光遠道。
文章的最後,提到了深潭鐵路深市區段採用新型混凝土枕木和彈條扣件的事情,楚江河認為,王光遠拿到報紙之後,應該會第一時間通知對方。
“我沒有通知趙局,不過我猜測他肯定也看到了,畢竟路局裡面有專門負責這種報紙的收集整理。”王光遠道。
王光遠這麼一說,楚江河覺得也對,在路局,只要副局以上,每天的報紙,下面的人都會親自放在對方的辦公桌上,供對方閱讀。
在這個網路資訊不發達的年代,報紙、電視和書籍,是獲得知識和資訊的渠道之一。
“不行,我得給趙局回去個電話。”楚江河沉默片刻,起身就往外走道。
雖然有人幫忙送報紙,但誰知道會不會出現巧合,送了趙宗榮沒時間看,或者今天正好因為什麼事情而耽誤了,未能送到呢?
身後,楚建設等人一臉疑惑之色,見楚江河急匆匆的模樣,也不好開口問。
“建設,你跟去看看,到底發生什麼事了。”馬梅花對楚建設道。
楚建設點點頭,跟在二人後面,走了出去。
楚江河直接來到支委會,在哪有一臺座機,其實在採石場也有座機,但是離楚江河家遠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