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8章留學生計劃
“我們現在要做的,是想辦法實現技術突破。基礎科學方面的進步,才能帶來後續更大的更好的發展。”
會議上,秦牧作為主講者,站在臺上,對下方來自全國各地,不同學院學校以及各地的官員們發表著講話。
現如今,有關新教育制度的普及,已經鋪開了。保皇黨覆滅之後,原本留存在國內的那一股股抵抗新教育的勢力,都彷彿一下子消失了一樣。曾經的大儒們名士們要麼選擇退隱不問世事,要麼選擇擁護接受新教育,將數理化等學科納入了和國學一樣的地位上。
唯一的難題是,接受如今義務教育的學生很多,但能夠授課的老師,卻沒有多少。
除了帝國科學院之外,放言如今的大明,真正懂得數理化的,竟然沒有多少人了。
那些滿口之乎者也的儒生,詩詞歌賦樣樣精通,八股策論也是頭頭是道,但一涉及到牛頓第一定律,就全都兩眼抓瞎了。
所以,秦牧打算把帝國科學院的那些研究者們,都拉來當壯丁。
甚至,他還對周邊的幾個屬國,包括暹羅等國在內,要求這些國家裡的相關學者人才,來大明任教。
本就對大明的科學技術垂涎三尺的周邊諸國,哪有不心動的。紛紛派遣本國最聰明最有前途的學者前去大明,學習科學知識的同時,順便幫助對方培養下一代。
“我知道很多人不同意我的決定,認為我這樣做就會讓我們的科學技術,被別人知曉,不利於我們大明將來的統治地位。”
“但是我要說的是,戰爭並不是我們一直追求的東西。和平的發展才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應該走上的道路。我們如今做的這一切,並不是為了征服世界,而是為了讓我們的國家繼續發展。”
“大家想想看,十年前我們出行要靠馬車,從南到北走遍大明,需要三個月五個月的時間。而現在,鐵路縱橫之下,我們從南到北只需要兩天不到。而在將來,這個時間會縮短到一天之內!”
“我們以前一畝地產量不過一二百斤,現如今產糧已經在三百四百!將來甚至能到畝產八百一千!一畝地能夠養活的人數,直線上升!去年的旱災饑荒,如果放在往年,會造成多大的危害大家心裡都清楚,但我們因為有充足的儲備糧食,有鐵路,所以根本沒有影響。而且,我聽說就算是旱災的地區,每畝地最後的產糧,也比從前的土地要多。這些都是科技發展帶來的改變!”
“所以,如果科技繼續推動發展,我們的生活就會越來越好。但是,阻礙科學技術發展的難題是什麼?是人!我大明如今,沒有多少這方面的人才!除了帝國科學院裡的那些研究人員之外,我泱泱大明,懂得數理化這些知識的人,甚至都不到一萬人!”
“這樣的人之中,真正有天分,能夠打通一些學術壁壘,攻克學術難題的人,甚至可能百分之一都不到!”
“所以,我們想要在科學上獲得突破,就必須要藉助更多人的力量!更多人的思路!更多人的合力!”
“開放我們的基礎學科出去,共享我們目前掌握的知識,讓其他國家的人也有機會走上自己的發展道路,從長遠來看,這是有利於我們發展的!”
臺下,有人聽說之後,舉起了手:“秦帥,我認為,放開可以。但必須有條件的放開。那些來我大明真正用心傳導和學習的,目的單純的,我們可以對他們開放。但是一些別有用心的人,我們必須要提高警惕。”
“是啊,非吾族類其心必異。別看暹羅倭國那些國家,現在對我們俯首稱臣,但他們以前是什麼德性,大家都心裡清楚。這個時候對我們低聲下氣,將來有朝一日得勢了,肯定會立刻就反咬我們一口的。反正換做是我,我是拒絕向其他國家公開的。我寧願我們大明發展慢一點,也不想要讓那些恩將仇報忘恩負義的傢伙學去!”
“對!我也反對開放共享科學知識!這可都是我們大明的根本所在,怎麼能這麼無條件的給別人呢。我大明才過上幾天好日子啊。真要被別人學去了,將來超過我們,我們不是自掘墳墓嗎?”
“我認為,我們可以有條件的開放。除了之前張德修說的對學習的人員進行篩選之外,我們還要收錢!這尋常孩子上私塾學校都要交錢呢,他們學我們的本事,為什麼不收錢?”
聽著下方嘰嘰喳喳的討論,秦牧微微一笑,順勢便說道:
“所以,我提議開放留學生制度。那些和我們國家交好的國家,可以視他們和我國的關係,提供一到十個的留學生名額。對於這些留學生,我們要收取學費,這個學費可以是各種形式的——有錢的收錢,有資源的收資源,什麼都沒有的,簽署合同,海權空權什麼的都可以……”
相比起其他人,秦牧更清楚科學發展史。知道目前大明掌握的這些知識,就算他們不開放,十年二十年之後,歐洲那邊也會相繼出現。而到了那個時候,這些基礎知識在一些國家眼中可能就一文不值了。與其如此,不如趁著大明還有吸引力的時候,把這些知識做好事一樣的“共享”出去,最大限度的獲取一些好處。
大明周邊都是一些小國家,暹羅呂宋之流的國家,羨慕大明發展的同時,肯定迫切的也想要如大明一樣。所以,留學生對他們來說非常有吸引力。而大明可以透過這些“留學生”的名額,更好的拿捏住周圍的幾個國家。
此時所謂的留學生,有點類似於古代那些諸侯國之間交換“質子”的意思。
大明這個老大吃肉,周圍周邊的這些小弟,如果連一口湯都喝不上,時間長了怕是會引起小國的不滿。
留學生制度的提出,很好的解決了反對派和贊成派之間的矛盾,同時也大大緩解了大明科學人員和教科人員不足的問題。
喜歡帶著軍火庫到大明請大家收藏:()帶著軍火庫到大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