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
盤龍城西郊。
盤龍城,大秦萬千人家不惜食子,削尖了腦袋也要鑽進去的地方。
說一句寸土寸金,毫不為過。
而這寸土寸金之地,卻也有幾大氏族各有圈地。
這都是因為他們祖輩自古就在拔地而起的七層天雷宮佔有一塊土地,後來天雷宮因徵地而做出的交換。
數百年後,各個氏族興衰起落,有的越發壯大,有的越發衰敗。
如今最大的氏族,即是楚氏和殷氏兩族。
這兩族,族地正好又都在盤龍城西郊,族地毗鄰,方圓各十里,族人各有數萬之眾。
楚氏和殷氏能夠數百年下來持續壯大,就是因為他們的族規是以氏族繁榮為重,舍了小家而顧大家。
道門掌權,天雷宮隻手遮天,他們就把更多的幼小族人送進了天雷宮。
由此得到的反撫銀兩越多,氏族也就得以越發的家大業大。
野心也因此越發膨脹,當擁有了數位乾坤十鼎後,野心再也壓制不住,終於,當有人提出了取李氏,甚至是秦氏而代之的時候,很快就成了氏族共同的目標。
一家不夠,就聯合兩家,兩家不夠,就聯合三家,四家......
當他們在這條路上走得越遠,就越發沒有回頭的可能,因為參與其中的人實在是太多了,縱然有人心生了退意,也會淹沒在眾聲之間。
至高無上的權力,讓人狂熱,讓人迷失。
當它有了希望,好像觸手可及,那便只有進,沒有退。
楚氏族地。
入冬已兩月,夜深霜重,天寒地凍。
李喆弘卻沒有感到一絲寒意,因為他正在一座暖閣之中,炭火驅散了寒意,美人在懷,美酒架爐。
此前與春宵用作幽會的別院被熊家的人找上門後,楚舒朗和楚舒鵬便為李喆弘另找了此處,雖然遠了些,但也如他們所說,熊家的人是找不到這裡的。
這裡位於楚氏族地的最深處,若不是熟悉這裡的楚氏族人,只在外圍密集錯落的街巷中便已迷失了方向。
而已經心生了反意的楚氏,見外人進楚氏族地,自然也不會容許他們隨意走訪察看。沒有楚氏族人引路的話,很快便會有人把外來人請出去。
李喆弘所在的這個暖閣,四處僻靜,所有的居所和院落都與它隔著一定的距離,這也彰顯著它的不同,不是最重要最關鍵的人,是來不了這裡的。
它坐落在河邊,而河的對岸,正是殷氏族地。
今夜,是李喆弘第三次來到這裡。
如李喆弘一再強調的那樣,來這裡,只是承楚舒朗和楚舒鵬的人情,與楚氏無關。
上一次來,楚舒朗和楚舒鵬已經話裡話外的暗示楚氏族長想見一見李喆弘。
但李喆弘沒有點頭,楚舒朗和楚舒鵬也就此作罷,毫不違逆。
李喆弘在離開的時候,也表示再容他想想,也許下一次他會見。
這在楚氏看來,無疑是李喆弘已經動搖的徵兆。
因為李喆弘無論如何不會愚蠢到以為楚舒朗和楚舒鵬如此奉承只是簡單的討好上司,以楚氏擁有的財富地位,他們根本無需這麼做。
在楚氏看來,李喆弘一再接納,不拒絕,又屢屢在口頭上劃清與楚氏的界限,這只是在消耗楚氏的耐心,為他真正想得到的東西加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