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平突然指向言行。
言城眾人大吃一驚,原來李治平說的再定一局,沒有言行辦不成是這個意思,他竟要把言行推上王權?!
而徐懷璧和竇淵卻並不感到意外。
言行也自感吃驚,吃驚之後,無奈地笑道:“李兄可不要開玩笑,我何德何能。”
李治平搖頭笑道:“竇罰說的對,言城對你到底有多重要還不自知。而你對自己沒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倒是不奇怪,人時常認不清自己。”
言行道:“就算李兄說的是真的,我也受不起,更不敢有此念。”
李治平道:“你受不受得起,不應由你自己來說。正好徐老先生也在,不妨問一問徐老先生,若當真要世間一統,公推言行作為執掌王權之人,可願接受?”
這話問出,言城諸人都看向徐懷璧。
這裡除了李治平和竇淵,只有徐懷璧一個外人,從外人口中說出的話有時更加公正,何況徐懷璧還是個在世間道界都享有盛名的前輩高人。
徐懷璧悠悠道:“依老夫看,蘇城主不會有異議。”
說得雲淡風輕,但在言城諸人心中,卻如聞平地驚雷!
李治平道:“以蘇城主的威望,他無異議,也就是蘇城無異議。”
再看言城諸人,道:“現在,你們能意識到了嗎?他若沒有那麼重要,我不會定這一局,也不會到言城來。”
言行還如此年輕,竟然能讓徐懷璧和李治平說出這樣的話,言城諸人,包括言信和言果此時都忽然感到他們好像不認識言行了。
陌生感,勝過了因他而感到的驕傲。
也許要真正的瞭解他,只能走上他走過的那條路。
看著言行自我懷疑的神情,李治平又道:“當然,現在的你還不足夠,誠如徐老先生所說,蘇城主對你執掌王權無異議,但那也是蘇城主個人,蘇城和枕星河或許因他對你的信任而信任,卻未必是他們本身直接對你的信任。畢竟到現在為止,除了各道門中少數人外,你還寂寂無名。但當你成為神君,真正豎起行者大旗,當你的事蹟傳遍世間後,你將收穫所有世人的信任。”
又說到成為神君。
似乎除了言城外,所有認得言行的人都相信他能成為神君。
在言行身上牽連出的傳說,已經讓傳說成了事實的存在,而言城的人並沒有親身經歷那種見證的震撼,只是透過轉述。
只有親眼見到發生的那一刻,才能真正感觸到言行的身上有天道的機緣。
也或許是言城沒有人能算出破煞象是因言行而起,更不知世間氣運已係於言行一身。
原本擔心李治平提出王權一統,是出於秦氏或者他李家的陰謀野心,可是當李治平把話說完,卻是要把王權交給言行。
這是言明等人完全沒有預料到的。
若各城都贊成王權一統,都願把王權交給言行,那且不論對世人的意義,僅從言城和言家的私心來說,都再好不過了。
但這實在是感覺太不真實。
李治平看著默不作聲地眾人,笑道:“我知這些話初聽來太過夢幻,現在也言之過早了。我今夜提起此事,也不是要言城主答應現在就把言城拱手讓出。我說過了,只要天雷宮和大秦強權還在,我不會推動王權一統,更何況,橫在世人面前的,還有即將來臨的千年大劫,一切,唯有在度過劫難之後才能開啟,化解不了這場劫難,一切都是空談。”
李治平已經把眾人搞糊塗了。
言明道:“但你已經提出了。”
李治平道:“我現在提出,只是為了埋下一顆種子。待到日後化解了千年大劫,時機成熟了,世間一統也不是幾句話就能成型的。世間一統的前提,是法度一統。所以,我真正的目的,是想請言城主,之後也請其餘各城城主先試行一套法度。為日後真正實現一統提前做好準備,世人也可在多年試行之後,是弊是利都有評斷。若是有利,對世間一統也是促進;若是弊端太多,也能及早更改。我等齊力,為世人留下一套可以永世流傳下去的法度。”
這話,說到了如今世事的最大弊端,各城如今其實法度不明,因為局勢被天雷宮所控,而各城監察司實行的法度,說白了都是種種禁令橫行,而違反了禁令,處罰要麼殺要麼除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