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離宮,言議殿,殿堂寬大,幾根火紅石柱通梁達地。除此外,無甚裝飾,站在殿內卻有一派威嚴由心而生。
大殿內只設上首三座,言信坐於右首。
居中坐一人,那人一眼看去與言信容貌近似,只是相比言信,看起來卻已有些許老態,鬚髮間夾雜著不少白絲。
這人便是言城城主言明,他只比言信年長几歲,本也在壯年。或許是十數年來,坐在城主大位憂心憂力,使他超乎年歲的衰老。
坐在左首那人,看去年近三十,眉目飛揚,雖算不得多英俊,卻意氣風發。這人便是言明之子,言城世子,下一任城主,言彬。
座前,站著數十人,就是這站著數十人的大殿內,此時,卻一片靜謐,人人面上愁眉不展。
見殿內再無人說話,言明道:“此事已不可阻,當此形勢下,各司各府各世家需當齊心。一則,期間切勿再節外生枝。二則,錢糧司儘快查點庫餘,除去都城賦稅所需及必要的應急儲備外,儘快呈報還有多少銀錢可用。三則,各司各府今日起削減用度。”
說著看向言信,詢問道:“三弟,你我二府先減去一半用度,無異議吧?”
言信未作思慮,當即點頭,道:“無異議。”
言明頗覺欣慰,又道:“各司各府主事回去後且先與部屬商議,若是都願意,則近來俸祿稍減,若是不情願,也不強求。當此關口,萬望上下同心同力,待風波過去,諸事平順後,必有所報。”
座下站著的眾位主事人,見城主和三城主三言兩語間已各自削減了一半用度,他們若再有推脫,那便大是不通情理。
於是齊聲應道:“是。”
言明看著座下眾人,點點頭,再道:“各世家大戶不同於各司府,我亦無權要求。只是,若有人願傾力相助,我還是那句話,待此次風波過去,諸事平順後,必有所報。”
話音剛落,只聽得一人說道:“饒家願捐金五千兩,銀兩萬兩,明日送至城主府。”聲音有些蒼老,卻仍有力,循聲望去,見一老者,年事雖高,卻面色紅潤,神情堅毅。
又一人道:“夏家願捐金三千兩,銀兩萬兩,明日送至城主府。”開口的這人是一壯年,看去比言信要年長几歲,實際與言明年歲相仿,只是不像言明那般超乎年歲的衰老。
這饒家,是城主夫人的孃家,那位老者正是城主言明的岳父,饒家當家。而夏家,則是三城主夫人夏紫英的孃家,開口那人正是夏紫英的大哥,夏家當家。
這兩家與城主言家關係密切,一旦有事二話不說,慷慨解囊。而其他世家卻有不同,一來有些世家無他兩家家底深厚,二來畢竟多少有些親疏遠近之分。饒夏兩家二話不說當即認捐,其餘世家自是也認,只是這當捐多少,一時卻拿捏不準。
言明看出各人心思,道:“別家也不著急,先回去合計合計,不論多少都是相助的情分,言家世代都將銘記於心。此外,認捐的銀錢不必送往城主府,全數送往錢糧司。”
說罷,看著一個著藍色差服的人,又道:“孫司座,各家每筆捐贈,你需記清楚,然後呈報總司。待日後司庫充盈,這每一筆都需如數奉還。”
那孫司座恭敬地道:“是,必定無誤。”這人便是錢糧司司座,中年微胖,雙目有神,透著一股精明。
言明又道:“三司府,善後事宜需妥善,尤以工司、農司為重,莫起民變。各戶被波及之人,核准名單後,配合錢糧司以一人百兩銀支取,用以安撫其家眷。”
三司府一司座,三輔座齊聲道:“是。”
言明又看向兩人,道:“刑罰司,監牢近期配合監察司排程。只是,被監察司發至監牢的人,在他們被送走之前,伙食不得太差。編籍司,除籍劃名之人需與監察司核對清楚,以免有誤。”
話畢,有兩人回道:“是。”
諸事已然安排,可眾人臉上愁容仍舊絲毫未減。
言明站起身,身旁言信和言彬也隨之起身。
言明道:“言城,仰仗諸位了,我三人先代言城百姓敬謝諸位。”
說罷,三人向座前眾人躬身行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