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日後,茫茫中原之地。
無盡的街道和民舍在平地延伸,走卒穿行在嘈雜街市間,仔細看向各人的臉上,都能察覺出外露的倨傲之色。
這裡是秦城,他們一向大秦自居,不論外城承認與否,秦城也已是天下都城之實。
而他們是大秦子民,自命高外城百姓一等。也無外乎他們這般想,說一句秦城由外城供養也不為過。
人影川流,本與往日並無不同。還是那些笑臉相迎,還是那些討價還價,還是那些高談縱笑。無甚憂慮,無甚悲愁,且縱情,且快活,誰讓他們生在了大秦。
忽地,在這郎朗晴空下,卻傳來一聲震天巨響,那分明是雷鳴。
聲過之處,行走的腳步停歇,交談的話音也休止。人人都抬頭望向那震天雷鳴傳來的地方,順著眾人的目光看去,只見遠處有一高聳的巨大石城,巍巍氣勢,如直上雲天。僅遠望,便讓人心生臣服膜拜之感。
有人低聲交耳道:“許久未曾聽到這雷霆震怒了,不知發生了何事?”
身旁人回道:“是啊,不過管它呢,反正對我們又該是好事。”
說罷,兩人對望一眼,都能從對方臉上看出一絲難掩的竊喜之意。
這二人長相也頗為有趣,先前說話那人獐頭鼠目,應和那人尖嘴猴腮。二人此刻正在街角一酒肆,就著幾碟小菜,飲上一壺小酒。
獐頭鼠目的那人接著道:“你家那個孩子,被派去了哪個城?”
尖嘴猴腮那人回道:“誰知道,你家的孩子你知道?”
說完嘆息了一聲,明知道那是多此一問,又道:“唉,上哪裡知道去。只知道是個小小執禁使,也太無能。不能和你家的比,你家那個早就是輔座了吧?”
獐頭鼠目那人接話點頭笑道:“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吧。”得意之色躍然臉上。
尖嘴猴腮那人看了看左右,又將頭靠近那獐頭鼠目之人,低聲問道:“你家出了這一個執禁團輔座,每個月能派發多少反撫銀子?”
獐頭鼠目那人豎起一根手指,低聲說道:“一百兩。”
尖嘴猴腮那人瞪大了雙眼,道:“什麼?一百兩?我一個月才二十兩。”
說罷,眼睛提溜一轉,本來是琢磨著他的孩子如何才能升上高位,他也可同享富貴。後一想,自打他的孩子尚不記事時被送去天雷宮後,再沒見得一面。況且,那《移契》上白紙黑字寫明自孩子移交天雷宮後再與生父生母無瓜葛,天雷宮依各人修為境界和身居何職每月發放反撫銀兩。
這麼一想,他也只好唉聲嘆氣,又道了一聲:“富貴也只能由命了。”
這《移契》,實則就是一份賣身契。只因天雷宮給的錢財著實豐厚,這秦城多的是人家為求富貴將自己的親生孩子雙手奉上。簽完這《移契》後,還恬不知恥的當著外人說著那是自己的孩子,花著那不義之財,更茶餘飯後攀比虛榮。
尖嘴猴腮那人座位正對著遠處那座高聳石城,他遠望著那最高處,又問道:“你說,要是誰家出了一個孩子能入了那乾坤殿,該是多麼風光。”
獐頭鼠目那人本是背對著那石城,聞言轉頭也向那處望了一眼,嗤笑了一聲道:“天雷宮門下數萬人,入乾坤殿者僅十人。這等好事,你也敢想?”
尖嘴猴腮那人道:“我自是無此奢想,只是好奇。你可見過?”
獐頭鼠目那人飲了一杯,道:“西街那座高宅大戶你沒見過?”
尖嘴猴腮那人道:“那座宅院自然是見過,不過一直不知是誰家,除了他家僕人,家中之人更是一個也沒見過。”
獐頭鼠目那人低聲道:“那戶人家姓程,本生有兩子,不捨送與天雷宮,奈何本是平頭之家日子著實清苦,前兩子都未養活。後又生一子,也不知是那夫妻終於不再想過那清苦日子,還是怕那孩子又食不飽穿不暖再養不活。這孩子剛斷奶,就被送到天雷宮宗府代養。後來聽說這孩子天賦異稟,修為進境一路遠超同輩。這程姓人家也因此日漸富足,數次遷家,也曾高朋客滿,日日酒宴笙歌。可是三年前,聽聞他家孩子躋身乾坤殿,這程家最後一次搬遷到喧鬧西街,坐擁高門大院後,卻一改昔年門庭喧囂,變得足不出戶,也謝絕來客。”
尖嘴猴腮那人聽完,一陣納悶,道:“這就奇了,既然入了乾坤殿,豈不該比起先前更風光無限,怎卻反而隱於這鬧市之中了。”
獐頭鼠目那人給兩人身前酒杯倒上,勸道:“我們也無那乾坤之家的命,也犯不著去胡亂揣度,飲酒,飲酒。”
二人舉杯一碰,一飲而盡,也結束了這番對話。
七層巨大石城的第六層,沿級而上的石階右側有一大殿,殿頂金漆橫匾上,刻出三個不規則的焦黑大字—“乾坤殿”,如遭雷電擊打而成,帶有肅殺之氣。
大殿內石牆石柱,石牆上刻雲雕雷,磅礴大氣。除十座外,再無其它裝飾擺件。
此刻,殿內八人,上座一人,下座七人。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上座那人一頭白髮,身形瘦削,卻目露精光,面容上滿是年月的刻痕,一觀之下甚有威嚴。
下座那七人,有白髮老者,有青壯之年,有人臉帶傷痕甚是兇厲,有人怒目圓瞪令人望而生畏,僅有一人面色稍顯溫和。
上座那白髮老者一掃座下七人,面帶怒意地道:“自我任上數十載,還從未有外放公職成員死於謀殺。豈料這一次張城執禁團竟有十一人死於非命,更被藏匿屍身直至發臭才被找到。好啊,看來是我往日待各城太過寬和,以致讓他們生出了不該有的非分之想,竟膽敢挑戰我大秦和天雷宮之威。”
一番話說完,座下七人各個目視前方,無人言語,卻也都同樣地一臉怒意。
白髮老者看著其中一人,叫道:“司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