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永寧縣大街上,出現了奇怪的一幕。
一群裹成木乃伊,渾身散發著濃烈膏藥味,看起來異常悽慘計程車卒,舉著橫幅招搖過市。
當頭橫幅上書:
七尺帶刀郎,流血保國疆,今為龍種欺,誓死問蒼茫。
又書:太子作孽,殘害將士,意欲何為?
不得不說,這群人維護治安不行,賣起慘來倒是一個比一個厲害。
如此悽慘賣相,立刻引發了不少人的關注。
過往路人聽說他們之所以斷手斷腳,傷痕累累,都是太子乾的好事。
頓時義憤填膺,紛紛譴責起太子的惡劣行徑。
更有甚者,主動加入其中,幫他們打抱不平,聲討的隊伍越來越大。
另一處的國子監,上百生員浩浩蕩蕩衝出大門,也高舉著橫幅,一致聲討太子。
俗話說,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
作為大炎朝教育中樞的學生,這些人一出手,水平就比孟都尉那群丘八高出一大截。
他們在國子監的領軍人物之一,一個叫孫彥的直講助教帶領下,舉著條幅,一路向著城南行去。
一邊遊行,一邊反覆高喊:
“北國烽煙急,稼檣百餘一,去歲南國旱,利州人食人。”
“將士骨未寒,生民腹正飢,可憐清池畔,猶嘆百花奇。”
這首詩的內容,可謂淺顯易懂。
稍微讀過幾年書的百姓,都能聽出其中的意思:
邊關連年戰事,民不聊生,南邊的利州,更是易子而食。
如今,邊關將士屍骨未寒,活著的百姓正在飢腸轆轆,而我們京城的有錢人,又在幹什麼?
無視國難,成千上萬人聚集在白清池。
感嘆百花會的盛況,沉醉於名妓們的精彩表演,不斷嘖嘖稱奇,流連忘返。
實在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這些監生不但高喊,還不斷煽動周圍的百姓:
“各位百姓,本朝立國兩百餘年,至如今,國力日漸勢微,此皆因朝廷誤用奸人所致。”
“如今我大炎,北有強莽寇邊,西有梁國虎視眈眈,南有饑荒,匪患,水災旱情,還有天南國蠻族襲擾,可謂四面楚歌,水深火熱。”
“值此國難歲凶之際,朝廷不但不解決內憂外患,反而縱容當今太子,舉辦百花會,簡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他們花天酒地,聲色犬馬,有沒有想過,那些為國犧牲的將士?有沒有想過,各地飢寒交迫的百姓?有沒有想過,我大炎風雨飄搖的前程……大家說,這樣應該嗎?!”
“不應該!當然不應該,百花會必須停辦……”
不少不明就裡的百姓,都被這話激起義憤和熱血,紛紛振臂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