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朝堂、劉邦說:“吾今已滅得楚、韓、魏、燕地等、皆併入中華,朕欲東出函谷巡視天下。
這是朕第一次巡遊天下,也是頭一次巡視東方。
這次主要是巡行東方郡縣。
東方是原六國之地,東方郡縣是在統一之後新設立的郡縣,朕欲去巡視一番。
雖然項羽還在作亂,但是也可以巡視一番。”
劉邦帶著丞相蕭何出函谷巡東方,蕭何於途中道:“皇上,以前去東方各國之地皆坑窪不平。
後來您命令我修路,而今、臣已派人修馳道數載,如今,修築的軌路、枕木之間的距離正好和馬的步子合拍。
這種路,一旦全部修出,馬匹一旦拉車到了軌道上,就不由自主地發生“自激振盪”,不能不飛快奔跑,幾乎無法停留下來。
到停下來的時候,還有專門的車站,在車站枕木之間有木材填充平整。
馬在這兒喂得飽飽的,休息得好好的。
一旦需要,套上馬車就能飛馳,馬不停蹄。
到了下一車站,由於枕木之間已經填充平整,因此馬兒就可以逐漸減慢速度並停下來。
換上另一匹吃飽休息好的馬,繼續飛馳前進。這樣就可以達到很快的速度。
由於使用軌道,摩擦力大大減小,所以馬也可以一次拉很多貨物。”
劉邦聽話蕭何的解紹後大喜。
劉邦大加讚歎:“有此道路朕就可以有效地管理中華大地了。”
劉邦東巡郡縣,到達齊魯之地的泰山。
泰山乃中華第一山,劉邦觀後良久。
他便對蕭何說道:“朕想封禪泰山,丞相給朕召集齊、魯的儒生博士到這“天下第一山”——泰山,商議封禪的典禮,以表明朕當上皇帝是受命於天的。”
蕭何聽罷,便領旨而去。
於是、蕭何召集齊、魯的儒生博士七十餘人到達泰山下。
針對封禪大典,儒生們的議論紛紛,相互之間的意見各不相同,難於施行。
於是劉邦絀退所有的儒生,借用原來楚國祭祀上帝的禮儀封泰山,禮畢、劉邦命令蕭何刻下石刻以頌朕之德。
蕭何便為劉邦擬了共一百四十七字。選石四面環刻,頌詞刻了三面。
同時、又在空餘的一面刻上從臣姓名。
在下山之時,突然天降雨水。
劉邦等未及準備與齊魯的儒生門只好淋著雨下山。
眾人走到車帳,都已全身淋溼。始皇也全身盡溼,眾儒生有很多竟用此來暗地裡嘲笑劉邦。
有儒生言:“怎麼突然就下雨了!”
有儒生便小聲地回道:“封禪上天不接受,所以用以警示。”
有些則暗道:“漢帝本無禮節之邦懂什麼禮儀,竟用祭祀上帝的禮儀封禪泰山...”
面對儒生的斜眼,劉邦選擇了無視。這時雨水越下越大宛如瀑布,只得在松樹下躲避。
雨停之後,;劉邦認為松樹有功,封此樹為五大夫。
眾人來到了齊城修整。
因劉邦有命,凡巡視之地各城生活當一如既往,百姓逢皇帝駕臨只須跪地便可。
劉邦於大街之上看到很多不認識的文字,便問蕭何道:“這些文字是?”
蕭何說:“皇上,這些都是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