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項羽他們看見煙火的時候。
此刻、將死的項羽,已經到了做垂死掙扎的時候了,他有派了個人去遊說韓信。
因為具漢軍內奸,報給項羽,韓信又受懷疑了。
這個遊說家見到韓信便說:“漢王落在項王手上多次,是項王的憐憫使他活下來,然一經脫身,就背棄盟約進攻項王,這種人不可信任。
今日、劉、項爭奪天下,勝敗在您。您站右,漢王勝,站左,項王勝。
項王今天死,明天就是您。
您和項王有舊交情,為何不反漢與楚聯和,三分天下自立為王呢?”
這一話,說的韓信深思了好一會兒,他還是謝絕道:“我奉事項王多年,官不過郎中,位不過執戟。
言不聽,計策也不用,所以才離楚歸漢。
漢王授我上將軍印,予我數萬眾,脫衣給我穿,分食給我吃,對我言聽計從,所以我才有今天的成就。
漢王如此親信我,我揹他不祥。
我至死不叛漢,請替我辭謝項王美意。”
這傢伙知道通先生一直在說服韓信叛漢,所以便來找到了他。
一番交談後,通現在也願意幫助項羽。
通先生知天下關鍵在韓信手中,他思考了一番,便來見韓信。
以相面之術勸道:“齊王、您的面相,不過封侯,且危不可安。您的背相,顯貴不可言。”
韓信聽了卻問:“這話什麼意思呢?”
通先生說:“楚人起兵彭城,攻至滎陽,卻兵困京、索,被阻成皋。
漢王統兵數十萬,憑鞏、洛險要,卻兵敗滎陽,兵傷成皋,只能逃到宛、葉之間,這就叫智勇俱困。
如今,不如讓楚、漢同時存在下去,您和他們三分天下。
憑藉您的賢聖以及強大的軍隊,迫使燕、趙屈從,為天下百姓請命,割大弱強,以立諸侯,便可以使天下歸服於齊。”
韓信聽著這些話,都聽的很多了,早就不耐煩了,便說:“漢王把車子給我坐,衣裳給我穿,食物給我吃。
我聽說,坐人車子的人,要分擔人家的禍患,穿人衣裳的人,要想著人家的憂患,吃人食物的人,要為人家的事業效死,我怎能鄉利背義呢!”
通先生最後勸道:“陳餘、張耳本為刎頸之交,到頭來,兩人卻都想置對方於死地。
您和漢王的交情比得過這兩人嗎?
大王涉西河,虜魏王,擒夏說,引兵下井陘,誅成安君,徇趙,脅燕,定齊,南摧楚人之兵二十萬,東殺龍且,這叫功高無二,略不世出。
歸楚,楚人不信。
歸漢,漢人震恐,哪裡是您可去的地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