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秦孝公變法之時,便把秦國各種書籍都給焚燬了。
用以根除百姓胡思亂想。
歷代秦王也亦如此做。
所以二世便下令:“朕欲防孝公焚各地之書!用於統一思想當年秦孝公為了全面實行商鞅的變法,把國內除了醫農法家等書外盡數焚燬了。)丞相看可行乎?”
李斯知道歷代秦王皆要焚燬這些雜書的,便言:“可命各地收繳書簡於咸陽,把重複的書簡就地焚燒。這樣便可把各地之書盡藏之,各地之書盡焚之。”
於是李斯命各地收繳就地焚書,各書只留一部運回咸陽。
齊魯之地的儒生紛紛議論著:“書乃聖人之言,聖人之學。怎可焚之,我等縱使豁出性命不要,也不能讓秦人焚書。”
許多儒生紛紛來勸二世:“書不可焚燬。”
二世既以天下雖一統,但書的統一,才可以達到思想的統一,中華才能長盛不衰、來告戒儒生。
可是儒生還是不願接受,致使有很多抗拒焚書之士。
二世又下令凡抗拒焚書的一律抓起來關押,等焚完其地之書再行釋放。
焚書之事所鬧甚大,齊魯乃文化聖地,抗拒的儒生竟有懸樑自盡的。
二世皇帝出巡到達舊齊國都城臨淄。
臨淄城內舊貴族與各儒生俠士秘密地謀劃刺殺二世皇帝。
當二世皇帝在隊伍的擁護下緩緩進入臨淄城內,齊民盡皆跪地瞻仰皇帝的威儀。
皇駕剛駛進城內,齊國貴族便帶著門人、儒士、俠客、攻擊秦王車駕。護駕之兵措不及防致使一時間齊人便攻到了二世皇帝車駕前。
二世與李斯等眾臣拔劍相迎,後續護駕部隊急忙趕到,城上守軍也下來增援。擒住殺死了一些刺客,部分刺客逃脫。
有數位大臣被刺身亡,二世自己的衣裳也血跡斑斑。
二世皇帝憤怒的下令緊關城門,於城內查詢刺殺之人。受牽連的舊貴族及儒生達數千人,二世與李斯等眾臣討論後下令坑殺了其中幾百名貴族、儒生及所捕之俠士。
其餘人等盡皆流放巴蜀之地。
因這次齊國人認準了皇帝車駕而攻之,為防止以後刺客再行刺帝駕,二世皇帝命車隊於頭中尾多設皇帝車帳。既可迷惑刺客又可向民眾展示皇帝的氣派與威儀。
巡行的當中,二世皇帝進行了各種各樣的活動,包括封禪,祭祀名山大川之類,也有一些與鞏固統一有關。
這次東行齊地,登峰山、泰山,封山勒石刻碑,歌頌秦軍和自己的功德。
二世皇帝,這輩子也就出巡天下一次!
卻遭了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
離開齊國這個傷心地後,便攜眾臣到了楚地。
楚地各處都在傳著各種詆譭大秦的謠言,屬修長城的謠言最甚!
有著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楚地。
國雖亡,但是人民卻從未服過秦。
從武裝起義一直到謠言詆譭,楚人一直在伺機而動……
喜歡從聊齋開始問道請大家收藏:()從聊齋開始問道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