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面戰亂已平,二世便想拖著殘軀去南方再走走。
便下令:“朕想到南方去看看,眾位愛卿也隨朕去巡視楚地一番吧。”
於是便帶著眾大臣巡視楚地,江南水渠甚多,二世皇帝一行人,為了行走方便,便棄馬上船巡視。
船行如風,秦二世看著江南美景道:“江南果真山清水貌啊!讓駕船的水手行的慢點,朕要好好看看美景。”
李斯啟稟:“臣早已讓水手劃的慢些、好讓皇上仔細看看江南風景。”
二世一聽已經最慢了,便驚問:“這個還慢嗎?”
“回皇上,幾乎最慢的速度了。”
二世驚訝:“那讓水手最快速度劃給朕看看。”
水手們於是拼命使勁划船。
二世頓感船在水中飛一般,良久、便感嘆:“北人騎馬、南人駕船。果真如此啊!”
一會這條河劃到頭了,李斯便說:“皇上,這條河到頭了。”
“這麼快就到頭了啊!這條河是東西走向還是南北走向。”
“回皇上,這是南北走向,是您讓臣修的灌溉之用的河道。
如今我們上馬去大江。這條江自西向東不知長度啊!”
二世一行騎馬來到大江乘船。
他問李斯:“既然河道相距不遠,朕可以命人挖渠打通河道。使各河相通,這樣人們以後出行就會方便多了。
丞相著手辦理此事,黃河在北方自西向東流,大江在南方自西向東流。
黃河、大江還有很多支流。朕要把這些支流自西向東連上三道在一起,這樣以後人們行走南北就既可以騎馬也可以駕船了。修通渠道一事丞相還是讓楚齊兩地百姓服徭役吧。”
“臣稍後跟各大臣商議定後再稟奏皇上聖閱。”
“對了,大江!這名太庸俗了。朕看北方人喜歡稱河,黃河因其水甚黃才得名黃河。南方人喜歡稱江,既然此江不知長度就稱其為長江吧。”
眾臣聽二世為此江改名‘長江’,皆道:“此名甚妙,臣等之後便通知各地把大江改名為長江。”
船行如風,到了湘山祠、突然遇到大風,再加上長江波浪本來就大。形同在海中。
李斯急說:“此何地,為何如此大風浪。”
二世皇帝隨行的博士官上說:“此湘山祠,有湘君在此。”
二世一聽便來了興趣,急問:“湘君是什麼神?”
博士回:“聽說是堯的女兒,舜的妻子,埋葬在這裡。”
二世遙觀湘山良久嘆氣著:“此處山上樹木野美,下朕令:皆禁砍伐此處樹木。”
由於風浪大,船隊靠岸邊行駛。忽聽人議論:長城倒了!
二世一聽便下令船停此處,聽聽這幫刁民在胡說些什麼。
只聽得岸上人說:“楚人孟姜女在和丈夫即將拜堂成親之時,不料闖進幾個衙役,一擁而上把新郎萬喜良抓了去做民夫。
孟姜女日日哭、夜夜哭,轉眼已是一載,萬喜良一去後杳無音信,眼看天寒地凍,孟姜女萬分不放心,夜趕寒衣,辭別二老,風餐露宿、飢寒交迫,一路打探著萬里跋涉尋到長城腳底,卻聽得修長城的民夫說丈夫早已累死,屍體不知埋於何處。
孟姜女頓時痛哭失聲,只哭得日月無光、天昏地暗,只哭得秋風悲號,海水蕩波,長城一段段倒塌,足有八百里,一堆堆死人骨露出來。
孟姜女為了辨認出丈夫的骨骸,咬破中指,把血滴在一堆堆白骨上,滴到萬喜良的骨頭之上時,血珠凝住不動。才找到丈夫的屍骨啊!”
二世自言自語著:“道聽途說之言不可信,這幫楚人怎麼就不理解朕的良苦用心呢?”
李斯便命:“上岸把這幾個刁民給我抓起來。”
“算了丞相,抓一兩個刁民也難堵悠悠縱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