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半盞茶的時間,老皇帝似乎怒意退去了些。
把三份問卷遞給了老太傅:“太傅看一看。”
老太傅接過問卷:“這是殿試的卷宗?”
老眼卻飛快在三份卷宗上看過,“此三人,想來是陛下欽定的三鼎甲。”
他眉心微微蹙起,只因其中一份,字跡太熟悉。
“老師可瞧出什麼?”老皇帝眼也不眨地盯著老太傅問道。
後者遲疑了下,眉心蹙得更緊,卻把一份卷宗挑出來:“這上頭的字跡,老臣倒是十分熟悉。”
老皇帝聽著,卻不動聲色:“不知此份卷宗上的每一個字句,可有老師熟悉的?”
這話,問的看似沒有什麼毛病,但老太傅卻心驚膽戰,只因……他老眼凝重地掃向那捲宗上的內容,最為醒目的該是——
不過是區區四個字,老太傅卻看得心驚膽戰,沉吟片刻,深吸一口氣,顫抖著一雙老手,顫顫巍巍捧著那份卷宗,小心翼翼地將它重新擺放在龍案之上,
“老臣平庸,教導不出這少年人的意氣風發。
能夠教出此棟樑者,必定是聖人門徒,天子門生!”
言下之意是,這學生只能出自天家門下,出自天子門生。
一旁的李公公心中大駭……到底那捲宗上,寫了什麼,才能夠叫天下人的師者,顫抖著手,捧著那捲宗,自稱自己平庸!
老皇帝一雙老目,炯炯有神,緊緊落在老太傅的臉上,想要看出端倪,卻只看到老太傅一臉的肅然和額頭滴落的汗珠。
一顆汗珠低落,老皇帝才吐出一口濁氣,銳利的目光,從老太傅身上挪開:
“朕第一眼看到這份卷宗時,心中一樣大駭。
再看卷宗出自誰手之後,
朕當時以為,這是老師要借那孩子的嘴,向朕提議和獻策。”
“臣雖教導那孩子,卻沒有這卷宗中的膽氣,少年意氣風發,老臣朽矣。”
老皇帝把那捲宗挪到自己身前,眼中也露出凝重:“今年殿試,朕臨時出題,題曰:論我大慶前後二十年。
滿殿之上,都是俊秀之才,高歌頌揚的,朕看也沒看。
論事實,分析利弊的,朕點他進皇榜。”
老皇帝又點了點那三份單獨拎出來的卷宗,“此三份,以過往為背景,論大慶往後十年局勢走向,三人都為上上乘。
一人提出南北大運河疏通竣工後,可在沿河設立碼頭,以碼頭為據點,可發展沿河經濟。
一人提出,可開放沿海,設立海事總局,收海稅,用之於民。
此二人都是言之有物,從卷宗答卷中,可見此二子不是空口白牙紙上談兵之輩。
這最後一個人……”
老太傅心提了起來。
喜歡農門醜婦請大家收藏:()農門醜婦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