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旁的香爐裡點著沉香,一縷輕煙直上,使得房間裡始終有一種好聞的香薰的味道。
光緒皇帝一個人坐在軟榻之上,案前成堆的書籍,奏摺,堆積如山。
大家都知道,大清從光緒帝開始,出現了慈禧太后垂簾聽政的事情。從此,整個大清國,暗無天日。
光緒十五年,光緒帝長大了,慈禧太后開始還政與皇帝,光緒開始了親政,此後雖名義上歸政於光緒帝,實際上大權仍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
他知道自己所批改的這些奏摺,大部分都是些無關緊要的事務,那些重要性的奏摺一般都由那些大臣直接奏請給老佛爺去了。即使到了他的手裡,慈禧也會追問下來,他究竟是怎麼做的,結果如何。
這種情況讓光緒皇帝很是惱火。
雖然他整日的足不出戶,困在這紫禁城裡,只能透過這一件件的奏摺瞭解到自己治下的這個國家的大致情況。
晚清的政務實屬積重難返,經過了太平天國的動盪,國力大損,生產和經濟都遭受了災難性的打擊,各地的災民難民不斷湧現,民生凋敗。
最最緊要的便是,國庫空虛。
身為一國之君,口袋裡沒有幾毛錢的日子實在是太可憐了。
誰願意去做個窮鬼皇帝呢?
也正因為此,光緒帝整日的愁眉苦臉,年紀輕輕的,樣貌看上去已經有了中年人的滄桑。
今日光緒帝像往常一樣的正在養心殿內批閱奏章。
百無聊賴之際聽聞小太監進來稟告說,兩江總督張之洞前來覲見。
心中一喜,
在這朝堂之上,朝臣分為兩類。滿族八旗的重臣大多手握京師兵權,掌握國家財富,是這個國家的既得利益者,大多主張維持現狀,依附在慈禧太后的周圍。這些人往往都瞧不起他這個無權無勢的小皇帝。而如李鴻章,張之洞之類的漢族大臣們大多富有學識,主張革新,改革弊制,雖然這些人心裡也都明白,慈禧太后才是這個國家的正主,但是他們大多識大體,發自內心的尊重他這個皇帝。有什麼事情也會先跟他這個皇帝商量。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所以,聽聞張之洞前來覲見,光緒皇帝是很高興的。
“這個老張他不是在南京麼,怎麼突然的進京來了?快宣進來。”
張之洞進來殿內,先是颳了自己的袖子,緊接著跪地請安,
“臣張之洞給皇帝陛下請安。”
“愛卿平身。”
“謝皇上。”
張之洞扶著自己的膝蓋,艱難的站起身來。伺立在案邊。
“愛卿前來見朕,一定有要事,說說吧,所為何事啊?”
張之洞拱著雙手,卑躬屈膝,“皇上,我大清近年來國庫空虛,好在臣所在轄區各地的生產近來有所復甦,賦稅情況也有所增長,”
光緒,“這是好事啊。”
張之洞:“臣所經辦之蘆漢鐵路南段的經費問題也得益於有商人資助,得以繼續。”
光緒:“嗯!”
“另外,該商人所經營之大型鋼鐵車輛,像鐵路火車一樣的鋼筋鐵骨,以燃油驅動之,可日行千里,可走陸路也可走水路,是為神車也。臣以為,將來可以開建工廠,批次建造此等車輛,用於軍事和運輸,此乃利國利民之重器也。”
光緒,“甚好啊!這商人叫什麼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