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聽見文鴛這樣說,更是一臉驚恐……
皇帝說著:“但德謀現在名義上立此大功,如果派人去替換下來,朕恐怕會遭天下人非議。”
“臣有一個建議,不知陛下是否願意採納……”
“愛卿請說!”
“臣提議讓太子去西北歷練兩年,和三皇子一起提領西北……”
文鴛這話雖然沒有什麼大問題,但皇帝有些猶豫……
皇帝說著:“這……愛卿這建議雖然有其中的道理和對朕的忠誠,但是愛卿是否想過大齊之前並沒有過這樣的先例?而且太子輕出東宮,恐怕會被禮部那幫老臣攔著……”
“陛下,古往今來的聖賢明君都只做對的事,現在陛下該做的就是用一切方法保證西北這個後勤中樞的絕對安全。凡事總有它的第一次,只要是對的,後世只會稱頌陛下的聖明。”
皇帝勉為其難點頭:“好吧……朕即刻讓中書省擬詔,讓德修到西北領兵歷練幾年,老三德謀負責協助。等以後有機會再找機會調回老三……”
文鴛跪在地上:“陛下聖明,臣代三軍將士和天下百姓感謝陛下……”
“不用那麼客氣,希望愛卿不要讓朕失望。另外朕想問愛卿一個問題。”
“陛下請問……”
“愛卿覺得多久能攻佔金國?”
文鴛想都不想,立刻回應:“如果一切順利的話,兩年左右就能打到金國都城雲州,如果金國投降的話戰事結束。如果金國朝廷提前遷都,據險死守的話,要想完全攻佔金國則共計需要五到七年。”
“愛卿的意思是說,最遲七年,愛卿就能攻下金國全境?”
文鴛點頭……
皇帝的心情好多了說著:“愛卿回去再將計劃的細節之處,再擬一個奏報給朕看一下。還有一個多月就入冬了,金國寒冷,朕決定於明年立春就發起全線進攻。”
文鴛回應:“臣遵命,但臣還有一個建議,不知道陛下能否採納……”
“愛卿想說什麼?”
“臣建議先攻取東越,等東越被大齊納入版圖,大齊國力必定大漲。屆時我大齊軍隊無論是從黃河沿岸出擊還是從齊魯半島北部和西北東線兩路出兵,對大齊都是天大的利好!”
皇帝搖頭:“東越倚仗險要地形和政治斡旋,同我兩國鬥了多年。如果能攻取的話早就攻取了,先帝多次派兵攻打東越,但每次都是無功而返。每次攻擊東越都會被金國攻擊我方大軍側翼。如果先攻擊金國就沒有這個問題了……因為東越軍隊不敢擅出自己的地盤,如果他們去增援金國,自己的國土就會守備空虛……所以朕的意思還是先打金國再平東越。”
“陛下,東越小國依靠東部密集的河網和黃河沿線天然的屏障和大齊、金兩國巧妙周旋足見其戰略位置極其重要。如果我們先取東越,就算在金國的戰事失利也能退守黃河沿線徐圖後舉。如果東越不除,我軍只能從西北落月城關一條路。一旦大軍戰敗,東越很可能發舉國兵力趁虛攻襲我大齊首都金陵!屆時大齊不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