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慶城裡的大戶能跑的早就跑了,跑不了的或者有牽掛的,只好打著旗來迎李自成,希望能苟活一命。
李自成自打起義以來,雖然有口號什麼闖王來了不納糧,那純屬騙人,口號口號,就只是口上的號子,根本不代表實際意義。
同時李自成愛殺大戶,愛殺當官的,不過如今大戰在即,東進之事還未完,不宜動刀兵,吃喝也足,李自成也就沒什麼其他心思。
最終賞了安慶留下的大戶一些面子,收下獻禮,並在知府衙門好好的休息了一晚,驅驅暈船的疲憊。
第二天中午,開船啟程,繼續趕往太平府。
話說接下來幾天,一到夜裡就靠岸休息,白天趕路,又走了五天,終於在這天下午敢到了太平府。
此時大明也早就得到訊息,只知道李自成東進,而他的目的地卻是不知道。
有傳是要打南京,也有的傳是去浙江,傳的還都是有鼻子有眼的。
崇禎可不敢賭,萬一李自成打下了南京,那可是動搖根基的大事,所以下令在安徽的左良玉起兵救援南京。
左良玉磨磨蹭蹭,皇帝有令,他不敢抗旨不遵,只能是想辦法磨蹭。
南京留守大臣可是要比崇禎更著急,南京丟了他們才是最先挨刀的,所以連下命令,集結各地營兵,湊了兩萬之數,進駐太平府城,抵擋李自成的兵鋒。
太平守將姓譚名仕昌,據說是大將譚綸的後代,此人有勇有謀,不負譚綸後代之名。
營兵都是些什麼玩意,當官的吃空餉,大多數是老弱病殘掛個名,能上陣的十不出三,也就是說兩萬營兵,能出戰的也就不超六千人。
面對李自成幾十萬大軍,都不夠塞牙縫的,所以當聽說要面對的是李自成的東進大軍,已經進駐到太平府城的營兵就跑了三四千,還有老百姓,三十多萬人口多一個府城,沒用三天,跑的只剩下不到五萬人。
即使這樣,譚仕昌依然在整備人馬,下令封城,將各個城門堵死,加固城牆,給士兵們打氣,如此這般才堪堪將局面穩住。
回到府衙,剛剛準備休息,手底下的副官匆匆跑來報告。
“報,指揮使,據斥候來報,反賊前鋒已到蕪湖,不日就可抵達府城!”
沒錯譚仕昌只是個指揮使,可見大明是多麼缺人,只能把一個指揮使推上來守城!
副官話音未落,一個聲音在屋外響起:“譚指揮使,有何訊息了?”
喜歡為政大明請大家收藏:()為政大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