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指揮使,有何訊息了?”
這時候從外面傳來一道聲音,隨後在外面走進來一人,一副文人衣衫,手裡還攥著一把摺扇。
譚仕昌看了一眼來者微微皺眉,但是還是回答道:“賊軍到蕪湖了,眼看著就到太平,阮先生,我看趁著賊軍沒到,你還是趕快離開太平吧!”
進來的不是別人,名叫阮大鋮,萬曆四十四年的進士,原本是東林,後來投靠魏忠賢,押寶沒壓對,隨著魏忠賢的倒臺,阮大鋮也被崇禎給一腳踢開,這一踢,崇禎在位這些年,阮大鋮也沒撈到個一官半職。
但是阮大鋮有個好同黨,名叫馬士英,當初馬士英得到阮大鋮的推薦,現在阮大鋮丟官去職,而馬士英仕途順暢,最後又提攜著阮大鋮。
這是有此原因,阮大鋮才出現在譚仕昌的身邊。
譚仕昌很是反感這個反覆無常的小人,但是作為一個武將他沒有選擇的權利,只能是聽之任之。
阮大鋮聽了譚仕昌的話,就是一板臉,有些惱怒的說道:“譚指揮使,爾是何等意思?可是說阮沒人是那等貪生怕死之徒?”
譚仕昌可沒心思與這等酸腐之人鬥嘴,趕緊拱手告饒道:“阮先生,是在下唐突了,這廂賠罪了,我的意思是太平即將接戰,乃是戰亂之地,為了阮先生的安全,您還是去應天吧!”
阮大鋮看到譚仕昌道歉,臉色這才好一些,挺胸抬頭,一副無所謂的樣子。
“無妨,阮某人與譚指揮使共守太平!”
好一番慷慨激昂,可譚仕昌在心裡是直嘆氣,阮大鋮都這麼說了,他也是在沒辦法勸了,也就隨他去了!
譚仕昌指揮手底下的將士準備守城,本就只有六千可堪使用之兵,隨後又在城裡召集了數千青壯一同守城。
譚仕昌也沒什麼時間去管阮大鋮在幹什麼,在組織好守城隊伍的第三天,農民軍的前鋒終於來到太平府城外的江面。
大明為防止李自成繼續東進攻打應天,所以試圖在太平拖一拖農民軍,至少能讓應天有個準備。
至於農民軍是不是去浙江,這事可不是大明那些官員所考慮的,很多年了,浙江幾乎已經脫離大明統治,那裡有一個獨自執行的王國。
甚至還有好多人希望李自成帶兵打下浙江,好給那個浙江不開眼的玩意一些教訓。
農民軍先鋒隊,率先搶佔灘頭,然後立起贏寨,為後續部隊的到來做好安排。
只有幾千人的譚綸,自然是不敢出城襲擾,現在對於能不能守住太平城他都沒有什麼把握。
農民軍先鋒隊浩浩蕩蕩,將船一艘艘的停在港口活著是岸邊,然後各處收集材料,構築大營。
第二天上午,譚仕昌站在城頭,看著一夜之間被搭好的大營暗自咋舌的時候,就聽見一陣沉悶的號角聲在農民軍大營裡響起。
再過了約莫一刻鐘,就見長江之上駛來一艘大船,大船的桅杆之上掛著一副“順”大旗,還掛著一副黃龍軍旗,隨風搖擺,緩緩停在河邊的港口上。
譚仕昌知道那是個叛軍大人物的船,至於是何等大人物他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