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溫沒有管宋寶塔的離開,因為今天是第一期債券到期的日子。
當初為了建設紹興至餘姚的軌道,李溫發行了工程債券,主要是為了提升自己的信用。
如今債券到期,所有同商錢莊無條件的兌付債券。
看熱鬧的人要比實際上兌付的人還要多,他們就是想知道同商錢莊會不會兌付,當看到一塊一塊的龍幣被拿出來,所有人都興奮了,用錢生錢的法子,可比自己出苦力掙錢容易多了。
看熱鬧的人紛紛打聽,還有沒有新一期的債券發售時,當聽到沒有訊息的時候,所有人都感覺有些遺憾,後悔為何當時自己沒有買債券,沒賺到銀子。
這種熱鬧事李溫沒有參與,其實他是在三山所造幣廠。
在滸山的造幣廠,他看見了已經發明好久的油墨和特殊紙張,李溫準備做紙幣了。
因為現在流通的是銀幣和銅板,因為銀幣標註的是一兩,所以購買力很大,普通老百姓根本用不到,他們用的更多的是銅板。
原來沒有銀幣的時候,銀子可以隨意切割,現在有了銀幣,看似規格已經標準化,不用再稱重,但是也導致交易的侷限性。
原本要買半兩銀子也就是五錢銀子的東西,可以在銀子上直接切割,現在只能是拿銅板。
一千文也就是一千個銅板換一兩銀子,但是這個比例不是固定的,因為銅板不是李溫所鑄造。
因為銀幣的流行,就會導致各地的銅板全部跑到餘姚來,導致餘姚本地銅板與銀幣的比例下降。
原來一千文換一兩銀子,現在會發生一千二百文換一個銀幣。
這種情況也就使得李溫手中的銀子越來越少,而銅錢越來越多。
最後使得流通的銀幣大量減少,導致鑄造銀幣的便利性就沒有了,看起來李溫是合適的。
但是李溫大交易是與海商,與海商做生意沒銀子可是不行,沒人要銅錢的。
所以現在李溫將要以銀子作為本位幣,發行紙幣。
新型油墨和特殊紙張已經制造出來,現在只需要紙幣的模板出來,就可以隨時印刷了。
對於印刷紙幣的問題,李溫還是很謹慎的,不像銀幣那樣,有銀子才能壓出來銀幣。
可紙幣說起來就是紙,只要原料夠,就可以無限的印刷下去,最後的結果就是通貨膨脹,和大明寶鈔一樣變成廢紙。
紙幣的發行是有一套公式的,簡單來說就是社會總價值除以紙幣流通次數,這就是所要發行紙幣的數量。
但是現在李溫只控制這紹興和寧波,他跟本沒有辦法統計社會總價值還有紙幣的流通次數,目前他只能以自己手中銀子儲備的數量來一比一發行。
也就是有一兩銀子,發行一兩銀子的紙幣,這其實也是一種變相的銀票,也算是過度時期的一種辦法吧,這樣可以保證在發生擠兌的時候,有足夠的銀子來應付,保住信用。
喜歡為政大明請大家收藏:()為政大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