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溫眼前擺著的就是一張張特殊工藝製作出來的紙張,有韌性且厚度適中。
拿起一張,在手裡的感覺也很舒適,李溫不打算在拖下去,而是著手發行新的紙幣。
首先李溫找來十個木匠,他讓每個人雕刻出八塊模板。
李溫打算紙幣分成多種面額,最大的為五十兩銀子,十兩,五兩還有一兩,比一兩更小的就是文,因為一千文是一兩,所以面額為五百文,一百文,五十文,十文一共八眾面額。
然後在從十個木匠一共雕刻的八十塊模板中選出八塊,作為生產紙幣的模板。
這樣可以有效的避免假幣的出現。
紙幣上的畫面大多數是一些表示吉祥的動物,比如仙鶴,鯉魚,麒麟等等,還有植物,比如竹子,松樹,牡丹花,蘭花等等。
還會有宮殿,軌道,港口等這類建築。
經過拼湊,很快模板就製作出來,然後進行紙幣的印刷。
如何防止印刷工人竊取紙幣,其實也是一個大問題,就連銀子都有可能被帶出來何況紙幣了。
為此李溫特意設定了核算步驟,每天生產多少紙幣都是定量的,到達每一步驟都要進行一次核算,核算需要兩個人分別進行,一旦出現問題就進行追責。
在沒有高科技的輔助下,只能透過這種最為繁瑣的方式進行防盜。
第一批紙幣制作出來,滿是油墨香的紙幣展現在李溫眼前。
因為油墨的技術限制,現在只能生產出黑色,紅色,藍色的油墨,所以紙幣用黑色不好看,所以只好選擇紅色和藍色。
單位為兩的紙幣用紅色的油墨,而單位為文的紙幣就用藍色,以做顯眼的區分。
整體細節很好,可以做到不掉色,輕輕揉搓不碎的要求,可以說完全能做來紙幣用。
李溫根據同商錢莊現有銀幣的數量,製作了同等數量的紙幣,要做到銀幣與紙幣的一比一兌換。
只要等到自己的信用再上升一定級別,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超量發行紙幣。
在紙幣制作完成之後,李溫馬上釋出公告,對於各種稅收只收取紙幣,不再收取銀幣,但是可以用銀幣等量換取紙幣。
訊息一經發布,引起軒然大波,對於紙幣這東西,大明百姓還記著大明寶鈔,見李溫發行紙幣,第一想法就是,另一種大明寶鈔。
但是與大明寶鈔不同的是,大明朝廷根本都不認寶鈔,只認銀子或者銅錢,所以才是寶鈔那麼不堪的主要原因。
現在李溫宣佈之收取紙幣抵稅,自然是用來證明自己會收紙幣。
隨後李溫又發行了第二期工程債券,期限依然是一年,利錢也不變,唯一的變化就是需要用紙幣購買。
種種措施就是李溫推行使用紙幣的用意。
其實這其中最為不滿意的是外國海商,他們本來帶著銀幣來交易,最後讓李溫的龍幣逼得不得不用散銀換龍幣交易。
現在李溫用弄出來花花綠綠的紙來充當貨幣,並且繳稅還需要用紙幣,這就讓外國商人很是不滿。
所以一堆外國海商積聚在餘姚衙所門口,想著向李溫討個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