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義軍奮力拼殺,可就是無法衝破這短短的一段路,這段路就是生與死的界限。
終於起義軍無法繼續承受著單方面無盡頭的屠殺,不得已撤退,連帶著將嚎叫的受傷者也拖了回去,只留下遍地的屍體。
好像就是在一瞬間,整個世界變得安靜。
起義軍本是在上次偷襲鄒維璉的大營吃到了甜頭,想在照葫蘆畫瓢,再來一把。
但是沒有想到,營沒有衝成,倒是死傷慘重。
沒有什麼好打掃戰場的,士兵門戰鬥過後,繼續休息,哨兵繼續巡邏觀察,以防起義軍再來次二進宮。
這一夜接下來風平浪靜,顯然是起義軍被嚇破了膽,不敢再來。
第二天斥候探得起義軍的位置,李溫二話不說,帶兵圍剿。
起義軍在矮山溝的對面紮營,李溫直接穿過矮山溝,然後步兵隊伍前衝,炮兵壓陣。
來到起義軍營前,管他三七二十一,先放一輪炮試試。
十幾門炮一同開火,跑彈呼嘯這砸進起義軍的營地,頓時就是亂做一團。
起義軍沒有想法李溫會帶著人衝過來,所以根本就沒有準備。
炮擊之後,步兵前進,熟悉的口哨聲響起來,步兵端著火槍齊步前進。
起義軍本來是還想著反擊一波,可是看著整齊的隊伍端著火槍走過來,那種淡定威武的氣勢,好似一塊大石頭壓在起義軍的心口窩。
所以面對如此威壓,起義軍實在是不敢組織什麼反擊,嚇得落荒而逃,逃回了泰寧縣。
民團再次前進,一直將隊伍壓進泰寧縣城外三四里的地方,這快地方土地平坦,視野開闊,所幸在此地繼續安營紮寨,等待另兩路的官兵到來。
這一等就又是三天,城裡的起義軍都已經放鬆下來。
本來三天前李溫帶人打敗起義軍,然後在城外安營紮寨時,城中所有人都是人心惶惶,生怕李溫帶人攻城。
可是怕了兩天,才發現李溫並沒有攻城的意思,所以城裡的人都逐漸放鬆,以為外面的軍隊不會進攻。
但是三天時候,又有兩路官兵壓過來,堵在了泰寧縣城的北面和西面。
一時間再次人心惶惶。
另兩路官兵這一路也走的不順,也都遇到了起義軍,但是都被起義軍打敗,折損了好些人。
只是突然起義軍撤退,他們還不知道為什麼,到了泰寧縣城外,才知道是李溫打敗了起義軍,並來到城下,所以城中立馬召回另外兩路攔截計程車兵,一同防衛泰寧城。
鄒維璉聽說李溫打敗了起義軍,自然是高興,表揚了李溫的隊伍。
李溫的一系列行為,引得兩外兩路主將不滿,感覺是在搶他們風頭,所以對李溫的意見也就越來越大。
面對起義軍要死守泰寧縣,鄒維璉沒有更好的辦法,只能是攻城。
泰寧雖然不是什麼個大城,但是也算是城高牆厚,要想攻擊城裡,只能是拿人網上堆。
皇帝已經下了命令,讓鄒維璉限期剿滅起義軍,所以鄒維璉也沒有辦法,只能是用人命往上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