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砂鎮本就不大,起義軍七八萬人堆在這裡就已經有些滿,現在一萬兩千官兵,再次參與進來,顯得安砂鎮更小。
因為安砂鎮小,所以道路也就窄。
其實在鎮子外面看,鎮子的路挺寬,但是一進鎮子就會發現,路要比想象的窄。
有餘鄒維璉太過於自信,並且輕視起義軍,只把他們當做一群大號的烏合之眾而已。
並且當初想的是埋伏,突然變換策略,沒有料到具體地形。
官兵騎兵衝鋒,可是哪裡想到衝進鎮子就被窄路堵在一處,根本發揮不出騎兵的優勢。
外面響動早就引起起義軍的注意,哨兵一發訊號,起義軍呼號著拿著武器就衝向官兵。
起義軍打起仗來並無什麼章法,無非就是靠著人多往上衝,打群架。
本來起義軍就是一群文盲農戶,根本就沒什麼章法,都是靠著一股不死的勁,發展壯大起來。
兵器簡陋的起義軍,看見官兵的騎兵擠在一起,嗷嗷叫著,端著木杆長矛就往上插。
剛開始騎兵還揮刀格擋,但是隨著越來越多的起義軍,根本格擋不開,只好想辦法調轉馬頭撤回去。
現在的戰場形勢變成了在窄路處,大明騎兵堵在前面,後面跟著步兵上不去,然後騎兵也退不回來,就被起義軍拿著長矛戳。
戰鬥打響之後,鄒維璉才意識到出了問題,他不能眼看著官兵去送死,只得叫人鳴金收兵。
聽到鑼聲,官兵的步兵有序後退,騎兵這才從被堵處的窄路上退回來,但是隨著騎兵退回,起義軍也跟著衝出來。
戰場指揮官只好,接著騎兵,命令步兵繼續向前壓,停止後退。
大明步兵舉著盾牌,手握長刀向著起義軍進攻。
起義軍來勢洶洶,好似洪水一般,最後與大明步兵狠狠的撞在一起。
畢竟步兵只有一萬,但是起義軍至少有七八萬,就像掉進大海里的雨滴,一點浪花都沒翻起來。
即使大明官兵拼命抵擋砍殺,可是源源不斷的起義軍衝過來,他們也難以抵擋得住。
這一切鄒維璉自然看在眼裡,如果在這麼下去,自己帶的人必定會全軍覆沒。
不得已,鄒維璉又馬上命令騎兵上千去接回步兵,然後緩緩後退。
騎兵再次打馬迎上去,使得步兵不會被起義軍追著打。
就這樣騎兵與步兵互相合作,這才緩緩的退出鎮子口。
起義軍一衝到鎮子口,就馬上撤回去,守在窄路出,顯然他們也知道,只要他們繼續向前衝,那麼騎兵的優勢就會發揮出來,對他們不利,所以看到要出來鎮子口,所有人又都退回鎮子口。
這次大明官兵死傷慘重,可謂真的是沒得到好處,還丟了人。
經過查驗至少死傷近千人。
就這麼一會兒的功夫,死傷了如此之多。
鄒維璉陰沉著臉,他自責,小看了起義軍,所以腦袋在迅速轉動,想著到底該如何解決這幫起義軍。
喜歡為政大明請大家收藏:()為政大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