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讓人意向不到的嚴重起來。
福建起義軍的聲勢越來越大,先打瑞金,搶奪之後走福建古城,一時間整個起義軍的隊伍幾乎達到七八萬人。
如蝗蟲一般,所到之處雞犬不留。
閩南大旱,無糧可收,也無糧可吃,災民聚集不得已化作起義軍,到各處打糧吃。
剛開始也僅僅是為了溫飽,可以填飽肚子,有更多的糧食吃。
隨著打下的城市越多,所獲得的東西越多,包括糧食,金銀珠寶,對於某些人來說還有地位權力。
所以,最後剛開始那個只為糧食的起義軍逐漸變了,變成某些人謀求權力與財富的渠道,開始轉變方向,高喊口號,要推翻現在這個朝廷要讓人人有糧吃,人人有肉湯河。
樸素的生存口號可以獲得巨大的人心,所以短時間裡起義軍極速壯大。
壯大後的起義軍自然是不滿足吃飽喝足,更是要追求做人上人,所以愈發的囂張起來。
起義軍在崇禎四年二月二十二打下了瑞金,在三月初八又打下福建古城。
訊息傳到京師,崇禎皇帝身心疲憊,按下葫蘆起來瓢,只得下令設福建巡撫,統江西,福建還有浙江三布政使司的兵力共同圍剿福建起義軍。
福建巡撫鄒維璉,江西新昌人,萬曆三十五年的進士。
本為左儉都御史,現巡撫福建。
消滅福建起義軍可不是一個福建的兵馬能做的了的,況且福建多水師,步兵不多。
現在崇禎把擔子壓在鄒維璉的身上,也是無奈之舉。
鄒維璉此人能力足,軍事才能也不俗,所以崇禎才選了這麼一個人。
聖旨直接下到福建,鄒維璉走馬上任,馬上就開始整頓兵治,理清關係,然後對福建起義軍進行軍事打擊。
起義軍可不想正規軍那般,行軍路線都有跡可尋。
起義軍就是想走哪裡走哪裡,想去哪裡去哪裡。
剛開始摸不到起義軍的行進門路,兜兜轉轉就是打不著起義軍。
後來算是發現規律,起義軍所去之處都是富庶之地,所以抓住這個方向,鄒維璉第一次對起義軍出征開始。
起義軍在汀州府清流縣準備往延平府行進時,被鄒維璉發現,故出兵攔截。
福建的汀州府的西面緊靠江西,而延平府在汀州府的東北方向,在兩府交界處有個安砂鎮。
行軍半天,起義軍中的人都走不動了,也就自發的在安砂鎮停歇休息,準備吃過午飯後再走。
鄒維璉帶著一萬步兵,兩千騎兵,意圖在安砂鎮埋伏起來,打一場伏擊戰。
鄒維璉所帶的官兵來到安砂鎮外時,起義軍已經在埋鍋造飯,一邊休息一邊準備吃飯,根本沒有發現危險臨近。
鄒維璉一見起義軍正在做飯,且不曾發現自己帶兵而來,索性也就不埋伏了,準備帶著人衝進去。
兩千騎兵陣前衝鋒,步兵隨在後面,跟隨衝鋒。
在鄒維璉看來,起義軍如此休息,簡直是在給自己送人頭,沒有多想,命令一下,官兵全體進攻敵營。
騎兵的踏馬之聲,隆隆作響,步兵隨在後面握著盾牌長刀進攻。